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失衡的问题不仅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倾斜消费视角的跨期最优消费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最优的消费,并将得到的最优消费分解成为受收入变量影响的平滑性消费和受倾斜性因素影响的倾斜性消费,并相应地将实际经常项目也分解成平滑性经常项目和倾斜性经常项目,再实证分析分析消费倾斜动机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实证检验得出消费倾斜系数为1.1882大于1,这说明中国居民的倾斜消费动机偏好未来消费,同时也得出中国居民倾斜消费动机偏好未来消费使得倾斜性经常项目顺差,对中国实际经常项目造成了顺差压力。基于这点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倾斜消费动机 经常项目 倾斜消费 消费倾斜系数
一、引言
由于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和央行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额到2013年12月底为38395.47亿美元,相比2012年年末的33311.20亿美元,增长15.26%,位居全球外汇储备余额排名表第一,且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这充分显示了在外汇市场上对于人民币的需求远超人民币的供给,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增加。
除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外,由于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事件不断出现。具体如下:我国被投诉反倾销案件在1980至1989年十年期间仅有64起,在世界反倾销1388起案件中仅占的4.6%;而在后一个十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为306起,占总数2321起的13.2%;而在2000年至2009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的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总数的26.3%,其中仅2005年至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338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974起的34.7%。因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并且有加快的趋势。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当前国内学者使用跨期分析法研究中国经常项目时,多数都是基于平滑消费视角,而从倾斜消费的视角研究经常项目的文章比较稀少。本文基于跨期消费倾斜视角,结合实证研究,对中国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分析,探究居民消费倾斜动机是否是造成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主要原因。
二、文献综述
国外首先将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引入经常项目分析的是Sachs(1982)和Greenwood(1983),Sachs(1982)在拉姆齐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政府部门,给出了经常项目的决定方程,为后来经常项目的跨期分析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给这个研究带来突破的是Campbell(1987)和Campbell and Shiller(1987)。下永久性收入理论的假设下,他们将个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与个人预期未来收入相结合。并得出结论,个人的储蓄和消费仅受预期未来收入变化的影响:当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必将会降低当前储蓄量增加当前消费;相应地,当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当前储蓄量以用于未来消费。这种由于消费预期未来收入的变化而改变其当前储蓄以平滑当前和未来消费。这种行为可称之为平滑消费行为。受平滑消费影响而产生的经常项目可称之为平滑性经常项目。Sheffrin and Woo(1990)将国外资产存量引入消费约束条件,研究经常项目和净产出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加拿大、丹麦、比利时和英国的数据进行分析,样本时间为1955年至1985年,实证结果发现加拿大和英国的经常项目与净产出的变化不相关,只有比利时和丹麦的经常项目与净产出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Kano (2008,2009)认为消费倾斜动机是经常项目行为建模的关键。Rebecca Braeu(2010)运用跨期现值模型研究加拿大的经常项目,发现消费倾斜动机非常重要,不应该将其从估计经常项目行为的因素中剔除。赵文军、于津平(2008)基于跨期最优消费理论使用1978年到2006年之间的数据研究中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发现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微观个体消费和投资的选择结果。韩剑,张二震(2009)基于Bergin and Sheffrin(2000)模型使用1980年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用该模型估计中国经常项目差额与实际值的波动较为一致。
三、理论模型
经常项目跨期模型是现今研究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主流模型。它的基本假设是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一致,且消费者对于未来的预期具有完全信息,资本可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四、实证过程
本文实证研究选取1982年至2012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Y)、政府支出(G)、投资(I)、居民消费(C)、经常账户余额(CA)、净产出(NO)以及净产出与外国资产利息收入之和(GN)。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其中,国内生产总值(Y)、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可以直接从该数据库中获取,分别对应数据库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家庭部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政府部门最终消费支出。由定义知:净产出NOt=Yt-Gt-It,因此可以计算得到净收入(NO)。据经常项目余额定义式求得,即CAt=Yt+rBt-Ct-Gt-It。可用国外净收入近似代替外国资产利息收入rB,则近似的经常项目余额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收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计算得到,而国外净收入的数据可直接从世界银行国别数据库中获得。同理,净产出与外国资产利息收入之和GNt=Yt+rBt-It-Gt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对上述所有数据做人均化处理,实证部分主要应用Eviews7软件进行。
(一)平稳性检验
根据折线图图确定各变量截距和时间趋势的有无,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与消费倾斜系数估计
由平稳性检验可知,时间序列GNt与Gt均是一阶单整,对于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采取Johansen协整检验法并使用Eviews5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三)经常项目的分解
由上图可以看出,1982年至2005年期间,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一直是负的,虽然偶有波动,但其绝对值的总体趋势还是持续扩大,最高时曾达-7813亿元,表明这段时期内,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会持续地增加,居民对未来净收入增长的预期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1982改革开放起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加快,居民收入增速不断提高。
至2006年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转变为正值,2008年达到最高峰差额扩大至13790亿元。造成平滑性经常项目由正转负并且差额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便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度高达10%以上,这种经济长期高速的增长使得我国居民对未来净收入的增长持谨慎态度,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慢慢的出现了,比如资源消耗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等。这些情况进一步恶化了居民的未来净收入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表现为平滑性经常项目由负转正。
2009年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极速回落,由2008年的13790亿元降至939.48亿元,随后2010年差额出现反弹,达到9547.55亿元,随后两年平稳波动。造成这种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极速回落又快速反弹的原因是2009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而由于我们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慢慢接轨,使得我国经济也受到了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使得平滑性经常项目快速回落。从总体上看,倾斜性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并且逐渐上升,且上升趋势明显。由1982年倾斜性经常项目1421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2750亿元。说明,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居民对于未来支出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加,由于居民预期未来的支出会变大,倾斜消费就会形成偏好延迟消费的消费倾斜动机,就会造成中国倾斜性经常项目差额一直为正且稳定增加。基于2000年人民币价格以及跨期等式计算所得的实际经常项目特点如下:1982年至1997年,实际经常项目一直为负数,表现为逆差。说明在1997年之前,我国经常项目的逆差说明是由于受平滑消费影响的经常项目逆差大于受倾斜消费影响的经常项目顺差;而1997年至2005年中国实际经常项目表现为顺差是因为倾斜性经常项目顺差大于平滑性经常项目逆差;而2005至2012年,倾斜性经常项目和平滑性经常项目都表现为顺差,但倾斜性经常项目顺差比重大于平滑性经常项目比重因此经常项目顺差是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中国消费倾斜系数为1.1882大于1,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偏好于未来消费,并且造成了倾斜性经常项目的顺差,这与我国居民长期维持高储蓄的情况一致;第二,倾斜性经常项目的顺差并且不断增加是中国实际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韩剑,张二震.基于跨时最优模型的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J].经济科学,2009.
[2]Sachs,J.The current account in the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proces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
[3]Kano,T. A structural VAR approach to the intertemporal model of the current accou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8.
【关键词】倾斜消费动机 经常项目 倾斜消费 消费倾斜系数
一、引言
由于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和央行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额到2013年12月底为38395.47亿美元,相比2012年年末的33311.20亿美元,增长15.26%,位居全球外汇储备余额排名表第一,且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这充分显示了在外汇市场上对于人民币的需求远超人民币的供给,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增加。
除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外,由于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事件不断出现。具体如下:我国被投诉反倾销案件在1980至1989年十年期间仅有64起,在世界反倾销1388起案件中仅占的4.6%;而在后一个十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为306起,占总数2321起的13.2%;而在2000年至2009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的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总数的26.3%,其中仅2005年至2009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338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974起的34.7%。因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并且有加快的趋势。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当前国内学者使用跨期分析法研究中国经常项目时,多数都是基于平滑消费视角,而从倾斜消费的视角研究经常项目的文章比较稀少。本文基于跨期消费倾斜视角,结合实证研究,对中国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分析,探究居民消费倾斜动机是否是造成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主要原因。
二、文献综述
国外首先将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引入经常项目分析的是Sachs(1982)和Greenwood(1983),Sachs(1982)在拉姆齐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政府部门,给出了经常项目的决定方程,为后来经常项目的跨期分析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给这个研究带来突破的是Campbell(1987)和Campbell and Shiller(1987)。下永久性收入理论的假设下,他们将个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与个人预期未来收入相结合。并得出结论,个人的储蓄和消费仅受预期未来收入变化的影响:当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必将会降低当前储蓄量增加当前消费;相应地,当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当前储蓄量以用于未来消费。这种由于消费预期未来收入的变化而改变其当前储蓄以平滑当前和未来消费。这种行为可称之为平滑消费行为。受平滑消费影响而产生的经常项目可称之为平滑性经常项目。Sheffrin and Woo(1990)将国外资产存量引入消费约束条件,研究经常项目和净产出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加拿大、丹麦、比利时和英国的数据进行分析,样本时间为1955年至1985年,实证结果发现加拿大和英国的经常项目与净产出的变化不相关,只有比利时和丹麦的经常项目与净产出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Kano (2008,2009)认为消费倾斜动机是经常项目行为建模的关键。Rebecca Braeu(2010)运用跨期现值模型研究加拿大的经常项目,发现消费倾斜动机非常重要,不应该将其从估计经常项目行为的因素中剔除。赵文军、于津平(2008)基于跨期最优消费理论使用1978年到2006年之间的数据研究中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发现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微观个体消费和投资的选择结果。韩剑,张二震(2009)基于Bergin and Sheffrin(2000)模型使用1980年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用该模型估计中国经常项目差额与实际值的波动较为一致。
三、理论模型
经常项目跨期模型是现今研究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主流模型。它的基本假设是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一致,且消费者对于未来的预期具有完全信息,资本可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四、实证过程
本文实证研究选取1982年至2012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经济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Y)、政府支出(G)、投资(I)、居民消费(C)、经常账户余额(CA)、净产出(NO)以及净产出与外国资产利息收入之和(GN)。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其中,国内生产总值(Y)、居民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可以直接从该数据库中获取,分别对应数据库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家庭部门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政府部门最终消费支出。由定义知:净产出NOt=Yt-Gt-It,因此可以计算得到净收入(NO)。据经常项目余额定义式求得,即CAt=Yt+rBt-Ct-Gt-It。可用国外净收入近似代替外国资产利息收入rB,则近似的经常项目余额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收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计算得到,而国外净收入的数据可直接从世界银行国别数据库中获得。同理,净产出与外国资产利息收入之和GNt=Yt+rBt-It-Gt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对上述所有数据做人均化处理,实证部分主要应用Eviews7软件进行。
(一)平稳性检验
根据折线图图确定各变量截距和时间趋势的有无,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与消费倾斜系数估计
由平稳性检验可知,时间序列GNt与Gt均是一阶单整,对于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采取Johansen协整检验法并使用Eviews5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三)经常项目的分解
由上图可以看出,1982年至2005年期间,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一直是负的,虽然偶有波动,但其绝对值的总体趋势还是持续扩大,最高时曾达-7813亿元,表明这段时期内,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会持续地增加,居民对未来净收入增长的预期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1982改革开放起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加快,居民收入增速不断提高。
至2006年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转变为正值,2008年达到最高峰差额扩大至13790亿元。造成平滑性经常项目由正转负并且差额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便保持高速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度高达10%以上,这种经济长期高速的增长使得我国居民对未来净收入的增长持谨慎态度,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慢慢的出现了,比如资源消耗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等。这些情况进一步恶化了居民的未来净收入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表现为平滑性经常项目由负转正。
2009年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极速回落,由2008年的13790亿元降至939.48亿元,随后2010年差额出现反弹,达到9547.55亿元,随后两年平稳波动。造成这种平滑性经常项目差额极速回落又快速反弹的原因是2009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而由于我们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慢慢接轨,使得我国经济也受到了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经济增长低于预期,使得平滑性经常项目快速回落。从总体上看,倾斜性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并且逐渐上升,且上升趋势明显。由1982年倾斜性经常项目1421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2750亿元。说明,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我国居民对于未来支出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加,由于居民预期未来的支出会变大,倾斜消费就会形成偏好延迟消费的消费倾斜动机,就会造成中国倾斜性经常项目差额一直为正且稳定增加。基于2000年人民币价格以及跨期等式计算所得的实际经常项目特点如下:1982年至1997年,实际经常项目一直为负数,表现为逆差。说明在1997年之前,我国经常项目的逆差说明是由于受平滑消费影响的经常项目逆差大于受倾斜消费影响的经常项目顺差;而1997年至2005年中国实际经常项目表现为顺差是因为倾斜性经常项目顺差大于平滑性经常项目逆差;而2005至2012年,倾斜性经常项目和平滑性经常项目都表现为顺差,但倾斜性经常项目顺差比重大于平滑性经常项目比重因此经常项目顺差是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中国消费倾斜系数为1.1882大于1,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偏好于未来消费,并且造成了倾斜性经常项目的顺差,这与我国居民长期维持高储蓄的情况一致;第二,倾斜性经常项目的顺差并且不断增加是中国实际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韩剑,张二震.基于跨时最优模型的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J].经济科学,2009.
[2]Sachs,J.The current account in the 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proces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
[3]Kano,T. A structural VAR approach to the intertemporal model of the current accou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