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处信息化社会,公民应具备利用数字化工具查找所需信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基本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学阶段开设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以培养初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的,本研究查找、梳理了相关资料,课程设置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年级学生的水平停留在分级的预备级。在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教师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目标制定、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实施和评价几个方面,开发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课程实施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从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有无提升、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来展开,课程本身的评价则是从课程满意度、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来展开。在课程评价之后对课程进行不断完善。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说明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二章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校本课程开发做了概念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三章是初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分为情境分析、目标和内容的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实施计划和评价建议。第四章是课程实施的流程和案例设计,选取兴趣班作为实施对象,描述实施过程。第五章是对课程的评价与完善,评价分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第六章是对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概括本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期待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考虑学校现有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出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2.开发出配套的课程资源,诸如课件、教学设计、微课等。3.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安排进行合理规划。4.对课程进行评价并不断完善。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加以分析,从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课堂观察和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满意度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完善。通过课程评价可得,课程设计较为合理,课程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