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社会高速度发展以及陆地资源减少,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选择视野已转向海岸带和蓝色经济领域。港湾作为海岸带开发的前沿与热点区域,原始的自然地貌不断被人工地貌所替代,人工地貌过程与资源环境演化面临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空前压力,加之地理信息技术支撑的研究数据可得性不断提升,人类活动引起的海岸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中国浙江省象山港流域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流域为研究区域,以1985-2015年四个时期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GIS分析手段,对中美两个港湾流域的人工造貌营力及分布原则研判,尝试从人工地貌扩张过程特点以及功能周期等领域阐述港湾流域人工地貌过程规律,并对中美两个港湾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分析。据此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人类世以来全球变化背景下,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工程技术进步等多种人类活动相关因子作用于陆地表层演化,自然基础、技术条件、人类需求等人工营力因子在不同原则导控下,使港湾流域人工地貌功能不同。人类造貌技术及其区域管理的时空差异用区域功能性质和外部形态来表征,其中人工地貌形态又具有城市特点和海岸特点。 (2)人工地貌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工地貌扩张的多样性,研究其发育过程需要以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关系为核心,可从时空尺度、属性特征等侧面进行描述。人工地貌扩张的地理区域,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表现形式及其所含信息内容是不同的。不管是人工地貌的区域扩张、景观特征的人工地貌扩张、作用方式差异的人工地貌扩张还是形态特征的人工地貌扩张,实质是由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程。 (3)近30年来,象山港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变化较大,比例由1985年的23.76%降至2015年的17.76%,而坦帕湾流域比例从24.39%降至22.19%。研究期间,象山港流域生态类型面积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农田>城市>水体>森林>湿地>荒漠,而坦帕湾流域生态类型面积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农田>城市>森林>荒漠>湿地>水体。此外,中美两港湾流域生态类型的格局也出现空间分异。 (4)1985-2015年,象山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为5.58%,减幅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的生态类型包括农田、湿地和森林。坦帕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度为0.72%,减幅较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的生态类型包括荒漠、农田、森林、水体和湿地。 (5)随着人类造貌能力加强与开发利用范围扩大,在人类干预和其他非常规自然演化因素推动下,大量生态系统处于不良状态。象山港需要加强对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生态系统自调控阀值的研究,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基质。依据坦帕湾流域生态价值空间特征可知生态价值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此外,两港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全局Morans I估计值均为负值,且检验结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