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加入WTO及汹涌澎湃不可逃避的经济知识化与全球化浪潮,环顾中国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深深忧虑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与生存命运。与发达国家的世界级企业相比,我发现了除了企业整体产权制度差异外,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巨大缺口(或差距)是中国企业无法与之匹敌的根本原因。当今时代,得科技者得天下。 在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快速发展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或许是在其产业中长期积累的企业技术能力而形成的技术变革,其内在机制是从模仿到创新的技术战略实现过程,这一发展机制已被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奇迹一再证实。而我国许多产业及其企业也正在重复这一行为过程。 关于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在国际经济学界、管理学者起步还比较晚,远未形成标准的理论模型与理论流派,但随着知识经济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该研究领域发展迅猛,与此相关的文献已独立成长。本论文在国内外文献与以行为角度定义"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备的"企业技术能力"概念,并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五阶段模式,从而以这一理论框架实证了中国企业技术能力高度化过程,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宏微观对策建议。 本论文共分六章。 首先,在阐明选题意义基础上,进行了文献回顾,提出了将"企业技术能力"作为超越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本文的研究尽量吸收经济学与管理学新方法,如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企业能力理论、技术管理方法等,并以案例研究为主。本论文始终立足我国企业的现实,采取实证的分析方法。其中以制造业为主体,采用典型产业、典型企业(包括大量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企业与行业数据共同求证。 其次,为了全面理解技术,提出了技术的"6M1I"模式。科学界定了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我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持续的技术变革过程中,选择、获取、.消化吸收、改进和创造技术并使之与其它资源相整合,从而产生产品和服务的累积性学识(或知识)。而知识本身可以按照潜在的可观察的行为来定义,知识往往表现为凝聚在个人、群体或物品中的以信息为基础的能力或物化的能力。单独而言,能力只是个人或企业的能够胜任工作或任务的行为流程或潜在特点。技术能力的发展并不是自动的过程,成功的技术能力发展需要对技术学习进行精心的管理。 第三,根据发达国家技术发展的规律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经验,设计了技术后进国家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五阶段模式--(技术发展)选择、获取、消化吸收、改进和创造--以此扩展、修正了Linsu Kim的三阶段模式。这种阶段划分也是测度技术能力发展的标准。技术能力的发展并非简单易行,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此,总结了技术能力发展的13大特征。 认为对企业的深刻剖析是理解技术能力发展行为的基础性框架,同时对企业自身进行制度性比较分析,也是理解中国转轨经济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行为偏差的关键步骤。指出:对于绝大部分我国企业而言,它远不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它仅仅是存在巨大知识缺口的资源混合体。这种本质与制度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技术战略决策规划。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发展因素很多,但根据其他国家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命题与假说,即: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企业技术环境、市场结构、企业主体复杂性发育程度、企业家行为、企业资源投入等多变量的函数,以下实证事实上也证明了以上命题。 第四,在刻划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规律与微观基础后,开始重点分析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初始切入点与高度化历程。首先,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环境发展路径,设计了技术后进国家技术学习战略的数理模型,从理论角度指出了现实企业选择技术学习战略的动因。实证表明,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即技术学习战略的决定更缺乏长期策略性,也缺乏经验。它是企业主体复杂适应度与技术变迁环境及其它变量的函数。在中国企业技术获取的过程中,存在着将技术获取往往局限于旧有的技术引进思维范式的行为。在技术获取的方式中,以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等有形产品为主,它们更服从于产品短期的竞争策略,更易采用技术学习战略中的拿来主义。 对照中国技术能力高度化发展的一般路径,认为在中国企业技术能力阶梯升级过程中,会出现技术能力发展缺口,即企业可能固化在技术学习的拿来主义战略,而高度化企业可能并不多见。针对这一假说随后进行了实证,在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消化吸收的宏观特征后,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消化吸收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许多关键设备与工艺往往并没有消化吸收,消化吸收能力不强,产品基本上为复制性模仿。在技术能力发展的技术改进阶段,本文以装配产品与非装配产品角度进行了实证归纳,结果同样表明,我国企业的技术改进都是以非核心技术的相应调整进行产品改进和工艺改进,而关键技术并没有大的改进或根本改进。技术创造是技术能力发展的高级化阶段,更是我国技术自力的终极目标。但实证显示,处在技术改进的我国企业,还很少自然演进到技术创造阶段。与此相对照的是,我国技术创造的企业呈现出国家推动型、国情资源依赖型与个人英雄依赖型特征,但其发展机理,依然具有普适性,并使看到了技术创造的一些希望。 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了提升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宏观对策,即在树立技术能力立国的宏观大略基础上,制定以演化经济学为方法论的市场导向型产业技术政策体系。其次,提出以复杂适应性主体为成长目标,以企业产权制度激励化、组织结构的动态优化、生产制度的升级化、管理制度的转型化等企业主体对策来推动企业技术能力升级。最后,从技术抱负、技术学习方式、技术能力发展过程以及组织结构优化、文化建设等十大方面,详细刻划了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企业发展对策。 总之,对于企业技术能力的高度化,不能错误地认为在企业中引进某种机械设备就是"技术能力的高度化",或者认为将现有的机械设备、产品些许改进就是技术能力的高度化,再或者持续购买某些专利并产品化就是"技术能力的高度化"。其实,机械设备、专利及产品的轻微改进仅仅是技术能力的物化或行为表现,企业技术能力的高度化的根本要旨是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基因,使企业真正成为在持续的技术变革川流中的学习型组织,并深谙技术选择、获取、消化吸收、改进、创造之道。企业技术能力是一个极好的概念性框架,它在已经存在的"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基础上,持续扩展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持续发展的知识,有理由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而以"企业技术能力的高度化"来求解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并稳固立足全球竞争之林,这正是在WTO框架下不可逃避的艰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