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外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活动中,商业标记作为消费者识别不同商品来源的符号形式而存在,商业外观本质为商品形状构造的整体外在表征,属于特殊的商业标记类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中以规制不正当模仿包装装潢的仿冒条款作为商业外观法律保护依据。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法院通常认为基于消费者认知水平易将商业外观作为装饰而不能发挥区分来源的效用,一刀切地否定商品形状构造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可能性。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司法实践中,我国对商品形状构造保护设置较高的标准,反观美国、日本国家早已意识到商业外观对实现经营者竞争优势发挥着传统商标无法比拟的效用。因此,我国司法中对商品形状构造的绝对否定与市场有效竞争理论相悖离。对商业外观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进行探讨,首先需要明确商业外观的定义与基本属性。商业外观基于多样化的构成要素和独特的排列组合,事实上涵盖了商业活动中给公众视觉感受的商品、服务等对象范围。其次,根据路虎陆风案对比研究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专门法保护同一商品特征的路径多元化,明确商业外观法律适用的优先顺位与多重保护并不矛盾。通过探究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成因,表明在知识产权领域保护重叠存在的必然性,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对商业外观客体范围加以区分才能化解法律保护边界的模糊性。最后,通过追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补充说的起源,探究在商业标识制度体系中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地位,即在商业外观制度中提供商标法保护并不排除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平行适用,确立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外观保护的独立地位。通过立法条文和司法实践探寻我国商业外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现状,发现主要问题表现为有一定影响、功能性和混淆可能性要件的适用争议,而法律制度的构建离不开基本原则的指引。在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的政策目标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规制不正当模仿行为存在模仿自由原则性条款的缺失,而司法概况中的问题与冲突实则是对模仿自由与禁止仿冒边界划定的争议。从美国商业外观制度和日本模仿行为延伸保护理论展开研究,结合我国商业外观制度的发展现状,厘清我国“有一定影响”上限的标准,权衡替代设计在功能性要件判定中的地位,明确混淆可能性判定的前置要件,进而完善商业外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制度以推动商品形状构造在我国市场竞争中的创新与发展。在我国商业标识保护制度体系中,因立体商标注册难度较高,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成为商业外观制度构建的基础。因此,完善商业外观反不正竞争法保护首先需从立法上认可商品形状客体类型的独立性,将其与包装装潢相区分;其次,借鉴域外理论研究来解决我国商业外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在功能性和混淆可能性认定中存在的问题,矫正其在司法适用中混乱甚至错位的现状。在固有认定路径下重新审视知名商品的定位,厘清商标对商业外观相似性判定的影响,采用客观性较强的调查报告制度以削弱法官个人判断。在现有制度下根据市场经济和竞争需求,以模仿自由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外观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制度,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发挥其知识产权专门法“孵化器”的作用,在我国法律制度框架下正确审视和保护商业外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标价值理论的不断深化,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案件。与传统商标混淆不同,反向混淆是指在后商标使用人通过大规模的宣传使用,使得商标具有更强的显著性,消费者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或者服务来自于在后商标使用人,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由此割裂了在先商标权人与商标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从反向混淆给商标权人、消费者和公平的竞争秩序带来的危害而言,还是从我国商标
学位
关于专利侵权损害酌定赔偿的探析不应仅聚焦于其司法适用现状,更应着眼于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理论方面,酌定赔偿与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制度功能以及专利产品的价值评估息息相关;实践方面,酌定赔偿与其他损害赔偿规则在司法适用方面的序位关系、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以及赔偿数额认定时考量的具体因素密切相关;另外,专利侵权中存在的赔偿数额低,维权成本高,举证困难等问题,都可以在对酌定赔偿制度
学位
数字技术进步为滑稽模仿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滑稽模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被广泛运用到音乐、文学、视频、绘画等各个领域,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流行文化。然而,由于我国《著作权法》缺少对滑稽模仿的明确规定,滑稽模仿行为合法与侵权的界限模糊,长此以往不利于滑稽模仿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滑稽模仿文化的历史沿革和滑稽模仿的概念厘清为切入点,分析数字时代我国《著作权法》规范滑稽模仿行为所面临的挑战,讨论
学位
企业间的数据抓取行为是指一方以商业利用为目的,通过技术手段抓取另一方经营者所掌控数据的行为。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抓取的数据类型包括来源于个人信息、用户和平台交互行为产生的数据、基于自身业务产生的数据、公有领域数据等,抓取数据可能涉及到用户、平台、第三方等多方主体。企业间数据抓取纠纷的本质是对数据资源控制权的争夺。由于目前数据权属尚未明确,企业之间的数据抓取纠纷多诉诸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反不正当竞争
学位
权利法定是指权利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正如大多数国家立法并未直接规定物权法定主义一样,著作权权利法定也是以立法指导主义和学说的形式存在于我国著作权法领域的。学界通常在两个层面上开展对著作权权利法定主义的探讨,一是在正当性层面,即著作权是基于劳动财产学说的自然之权亦或是基于功利主义的法定之权。二是在制度设计层面,是否应坚持著作权的权利类型和权利内容完全由法律创设。从制度功能来看,著作权权利法定主义
学位
“蟑螂”一词长期以来被学界用于形容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非实施主体,如“专利蟑螂”、“商标蟑螂”。视觉中国“黑洞”照片版权事件爆发之前,学界对版权蟑螂的研究寥寥无几,该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版权蟑螂并非简单的版权非实施主体,其通常在运营版权的同时以强制索赔为目的,有规模、有组织地通过向不特定主体批量发送侵权警告函、提起维权诉讼的方式,将版权的诉讼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版权蟑螂滥发侵权警告函、提起恶意
学位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增加五十九条第三款,即学界所称的“商标先用权”条款,是基于注册取得制度下平衡注册与使用、在先使用未注册商标人与注册商标权人利益目标,对未注册商标保护力度的又一次加强。该条款设置初衷与规制恶意商标注册有密切联系。我国自1982年第一部商标法出台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每一次修改都着重关注商标恶意抢注的规制,尤其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商标授权观极端化”影响之下,“商标圈地”现象频
学位
201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首开先河,在第63条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七年来,三百余件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案例相继作出,但严格按照商标法规定进行适用的案件只有17例,似乎适用情况并不理想。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其第1185条规定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一般条款,明确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适用要件为故意且情节严重。而《商标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适用要件为恶意且情节严重,这与《民
学位
随着商品贸易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趋势和潮流发生了改变,商标开始呈现出从静态到动态的扩张趋势,不再局限于用传统的字母、符号等视觉信息表现出来。声音商标作为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商标,以其特有的听觉特征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声音商标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活动时,一些侵权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而实施侵权行为,给声音商标所有权人带来损害。声音商标属于非传
学位
经著作权人授权,我国版权代理公司进行大规模的维权行为已成为常态。根据《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除了法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集体管理活动,却未明确“集体管理行为”的内涵,导致司法实践对于版权代理公司诉讼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著作权集体管理行为、能否承认其原告主体资格产生分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版权代理公司诉讼行为的合法性范围。综合运用体系解释及立法解释的法学方法,可从行为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