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Austin(1962)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语用学界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了数量大、范围广的成果。然而,传统语用学理论在解释指令类言语行为语用推理上存在着不足,例如它没有解释为什么听话人进行语用推理的速度会如此迅捷,也没有探讨语用推理的概念本质(张辉,2002)。认知语言学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与隐喻一样,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手段,更是一种理解和生成话语的方式。Panther & Thornburg(1997,1998,1999)开了从认知和语用双角度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之先河,系统阐述了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其中在言语行为场境理论基础上进行的转喻推理研究对言语行为的理解最具阐释力。曹禺先生的经典戏剧《雷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顶峰(孙海芳,2005)。许多学者从文学理论角度对《雷雨》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该戏剧语言的文章为数不多,由此本文尝试在言语行为转喻这一倍受关注的认知理论基础上解读《雷雨》中的指令类言语行为。通过对文本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雷雨》中的指令类言语行为结构分为:1)核心结构;2)分支结构(前提分支,理据分支,实现分支);3)核心+分支结构。该剧文本中最常见的指令类言语行为结构是核心结构和分支结构。理据分支在分支结构中最为常用。同时,本文也分析了主要人物是如何转喻地运用指令类言语行为来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另外,本文对主要人物的指令类言语行为进行了转喻解读,分析影响其指令结构选择的因素,从中我们发现指令类言语行为中普遍存在言语行为类型转换问题。本研究具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运用认知转喻理论来解读指令类言语行为可以补充和丰富语用学的理论.其次,对文本的认知解读可以深化人们对主要人物形象及其语言特色的理解。另外,言语行为场境基础上的转喻推理理论对会话连贯、语用误解等语言现象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世博会是展示全球科技文化及经济发展领域最新成果的一良好平台,同时也为把华夏文明推向世界提供了绝好契机,为此,我们需要克服中西文化的差异,用合适的译语将中国文化介绍给
<正>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认为:这节经文所论,是古人对咳嗽的分类方法。《素问》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伴随咳嗽所出现的诸多兼证,结合五
聚乙烯醇(PVA)纤维是一种具有高抗拉、高弹模,亲水性好,特别是与波特兰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等特点的新型纤维.为配制出高韧性、大变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介绍了PVA纤
The Sri Lankan economy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growth ever since the end of civil war, but it has been perplexed by mounting external debt, which is deeply root
期刊
岩石物理学起源于早期对岩石物理物理性质的研究,是传统的岩石物理学与勘探地震学交叉构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岩样的测试、试验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分析,所得
城镇化是实现产业转型、保持经济增长、解决民生问题、缩小区域差异的重要途径。新疆要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繁荣富强的目标,则离不开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城镇化的核心是
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6.56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92.5%,社会各阶层人群已经快速介入到互联网浪潮中。随着互联网
<正>1传统汽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1实训设备和场地对教学的限制(1)汽修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才,需要理性的思维和熟练的操作,这些能力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出
区域研究在人类学学科研究领域不乏其数,其中也涌现出不少经典理论和民族志经典作品。有的旨在解决社会结构、亲属关系、权力分层等问题,有的则聚焦于某一点,讨论区域权力生
随着汽修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大职业学校纷纷开设汽修专业,为了培养出专业人才,各大高校也在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2010年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始在汽修专业试行,经过多年来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