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人们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什么、其形成和发展有何规律等问题认识不清; 因而没有找到一条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写作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首先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为指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结构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与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界流行的学生写作能力观有很大区别的观点: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本质是一种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学习结果。它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陈述性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等三类知识构成。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这三类知识学习和迁移的结果。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对作文教学的规律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提出了根据三类知识习得与转化规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对作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经常要做的几项工作包括:作文教学目标设计、作文教学任务分析、作文教学过程的确定、作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和作文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或注意的问题。接着,本文运用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的观点和方法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通过对我国优秀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典型教例的分析,发现他们的作文教学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知识分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他们优良教学成绩的取得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知识分类理论进行作文教学有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通过运用知识分类理论所进行的作文教学实验证明,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进行的作文教学与我国常规性的作文教学相比,两者的教学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以知识分类理论为指导的作文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这说明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上述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运用知识分类理论进行作文教学可以使我国作文教学走出“老大难”境地,步入科学化轨道。最后,本文还就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包括:知识分类理论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成果在我国广大中小学中推广运用方面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或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