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率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及昼夜节律的调控。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下降。室性早搏的多少(室性早搏负荷)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有关,继而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通过分析室性早搏的负荷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探讨室性早搏负荷及心率变异性对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心衰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90例符合标准的室性早搏住院患者,年龄在59.54±16.28岁,其中91例为女性。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价室性早搏负荷和心率变异性,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射血分数及NT-proBNP评估左心功能。依据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特发性室性早搏组100例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组90例,再将两组依据室性早搏的负荷量分为3个亚组:低负荷组(≦10%),中负荷组(10%~20%),高负荷组(>20%)。分析不同室性早搏负荷量下患者的基线情况、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及治疗策略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绘制ROC曲线,分析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中对心衰的预测因素。结果:特发性室性早搏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两组间心率变异性存在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5)。随着室性早搏负荷的加重,在特发性室性早搏组SDANN的值减小,r-MSSD、pNN50的值增加,低频功率、高频功率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提示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控失衡且兴奋活性增强。而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组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变化的不明显,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室性早搏的负荷量增加,在特发性室性早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值下降(p<0.001),但在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861)。心率变异性是室性早搏发生心衰事件的预测因素,r-MSSD(OR:1.015,95%CI:1.002~1.029,P=0.022)、低频功率/高频功率(OR:1.355,95%CI:1.020~1.800,P=0.036)是特发性室性早搏发生心衰事件的预测因素;SDNN(OR:1.015,95%CI:1.000~1.030,P=0.043)、r-MSSD(OR:0.998,95%CI:0.978~0.999,P=0.027)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发生心衰事件的预测因素。结论:室性早搏负荷与心率变异性有关,动态心电图中心率变异性及室性早搏负荷对心衰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