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运作规模的不断扩充,市场参与者有目的和动机去追求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以历史性信息为主体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分析师进行预警判断的需求。与历史性信息相比较而言,业绩预告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披露的滞后性,能够有效缓解市场参与主体、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所披露出的信息含量能够在流通市场中得到及时反馈,企业以外部市场为载体所反映出的声誉以及会计诚信水平,为会计事务所开展审计服务提供了相关的评判依据与基础,这种风险性的评估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评定与议价的实施效果。当前我国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关注企业所处行业关键业绩指标、预测质量等信息,用以识别、评估企业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在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的指导下,审计师所开展的审计风险评估活动将贯穿于审计设计与实施的整体之中。为此审计师在初步业务活动时评估企业审计风险的大小,将会决定需要实施审计程序的多寡。同时盈利预测质量作为风险评判的重要依据,能够对审计师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有针对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影响方面,少有学者将盈利预测的影响后果延伸至审计领域。本文通过探究管理层盈利预测信息质量与审计师风险评判依据间的作用关系,进而以盈利预测质量的多重视角为切入点,更加详尽的判断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为企业和事务所提供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证据。基于此,本文根据我国盈利预测披露制度,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对审计师的影响角度探究前期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当期审计费用的影响关系。选取A股上市公司2014-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管理层前期发布的盈利预测质量与当期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在:前期盈利预测偏差越小、修正次数越少,盈利预测质量高,审计费用越低。(2)高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审计师与企业的信息差距,削弱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的负相关关系。(3)进一步研究中针对不同的盈利预测披露方式,将盈利预测区分为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两类,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间的影响关系。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管理层盈利预测披露制度和审计定价的现状角度对企业与监管机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