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风景园林建设数量的与日俱增,其景观趋同的现象亦日益加剧,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就设计之视角而言,主要是因脱离了其应有的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所致。在情感交流与精神需求并重的当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品质和自己内心的感触;因此,“场所精神”如何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得到表达和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场所精神是景观设计灵魂之所在,只有在与空间体验、心智地图、地域环境、人文环境等这些影响因素的互相映衬中,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其中,蕴涵了巨大空间潜能的“湿地”,是自然环境中一种特殊的生境类型,所以,关注湿地公园中的建筑规划问题及其自身对生态的修复功能禀赋已然成为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只有将“场所精神”融入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规划和设计中,提升湿地建筑自身功能的价值,才能彰显出城市的特色和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湿地、场所精神、湿地建筑及相关理论的调查研究与分析,结合经济迅速发展而导致的现代景观趋同现象的背景,探索湿地公园建筑“场所精神”的塑造之路,并以实例调研法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及研究,剖析湿地建筑设计与场所精神在实践中的关系并提出些许方法,以期为改善城市湿地公园建筑的规划设计思路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