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生物控制及螺口动态的实验室和野外调查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Schis tosoma japonicum)的中间宿主。本篇论文的总体目标就是调查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媒介——腹足类动物湖北钉螺(O.hupensis)的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分布特征。作者在2012-2013年期间到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鄱阳湖区,对其中四个预定的地点分季节性进行了调查。目的就是为了确定防治湖北钉螺(O.hupensis)的一些微观以及宏观的有效措施。   对于鄱阳湖区软体动物地理学的研究表明:植被密度和高度,钉螺特定生活区域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都与湖北钉螺(O.hupensis)的丰度呈正相关;而钉螺栖息地的空气温度则与其丰度呈负相关。钉螺倾向于避免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之中。在对四个地点春秋两季所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观察之后发现,这四个地点湖北钉螺(O.hupensis)种群中外睾吸虫(Exorchis sp.)的感染率要比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的感染率高。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尾蚴的逸出是具有生理节奏的,在12:00到14:00之间有一个峰值;而外睾吸虫(Exorchis sp.)尾蚴的逸出则有两个峰值:在06:00到08:00之间有个早期的峰值,晚期的峰值则出现在16:00到18:00之间。   在实验室中,每个钉螺用15-20个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感染,然后记录最高感染率以及宿主的死亡率。湖北钉螺(O.hupensis)感染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八周之后,有尾蚴逸出。实验室人工感染钉螺与天然感染钉螺(来自西洞庭湖)尾蚴的逸出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生理节奏,在10:00到12:00之间具有一个峰值。光照强度对于尾蚴的脱落以及尾蚴逸出的节律性都有积极的影响。   鲶鱼(Parasilurus asotus),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以及目平外睾吸虫(Exorchis mupingensis)在实验中被用来确定在终宿主体内目平外睾吸虫(E.mupingensis)成熟囊蚴发育成为成虫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在终宿主鲶鱼(P.asotus)体内,目平外睾吸虫(E.mupingensis)成熟囊蚴发育成为成虫所需时间为30天。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以及中型仿相手蟹(Sesarmopsintermedium)对于钉螺的食用率随着它们的体积和性别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室以及半实地微环境中,它们大部分是以较小钉螺(壳长<5mm,5-7 mm)为食。大的雄性克氏原螯虾(P.clarkii)(平均螯足长度为47.9 mm)比那些大的雌性克氏原螯虾(P.clarkii)(平均螯足长度为46.3 mm)要食用更多的钉螺,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小的雄性克氏原螯虾(P.clarkii)(平均螯足长度为40mm)和小的雌性克氏原螯虾(P.clarkii)(平均螯足长度为37.5 mm)之间。然而那些大的雄性和雌性中型仿相手蟹(S.intermedium)(平均甲壳宽度为26.9mm)则食用几乎同等数量的钉螺。只有那些大型的龙虾和螃蟹才能够压碎并取食长度大于7mm的钉螺。与实验室评估比较起来,室外微环境中的小龙虾和螃蟹对于小钉螺的食用率是相当低的,而对于大钉螺的食用则有着显著的增加,但是这样的不同在统计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小龙虾对于钉螺的捕食效率与其螯足长度呈正相关,螃蟹对于钉螺的捕食效率与其甲壳宽度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现象”一时成为热点。人们或从其文学创作解读其文学成就;或从其成为“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解读其文学价值;或关注其作品所引发销售热潮,推敲其经济价值。这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笔者只想从莫言获奖后的创作经验谈中,从微观层面来管窥其对于匡正中学写作教学“盲点”的意义。  “评价片面”的问题。莫言:“有人说,我是个没有思想只有感觉的作家,某种意义上是在批评我,但我觉得是在表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入药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中药材,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能够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植物抗逆性,植物群落演替、组成和生态系统修复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PCR-DGGE技术,系统研究了菊花生长周期内,AM真菌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试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