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学生当中,贫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激增,贫困生群体也日趋扩大,问题日渐严峻,许多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都超过30%,有的甚至达到了50%,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学业状况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研究其学业成就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能够帮助其提高学业水平,获得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基于学校性投入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运用"NSSE-China"作为调查工具,以广西大学贫困生为研究群体,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方式,对他们的学业成就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从学生个人和学校两个维度分析造成贫困生学业成就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现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可供后续研究的空间,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整体思路。第二部分对本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描述了本研究整个设计的对象、所使用的工具、具体实施步骤以及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第四部分从学习成绩、知识技能、获奖情况、政治面貌、沟通组织和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几方面展示了广西大学本科贫困生学业成就现状,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群体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将贫困生中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民族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贫困生较之非贫困生在学习成绩的总体水平上较高,获奖比例也较高,但英语、计算机能力欠佳,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同时,不同背景的贫困生在学业成就各项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均存在差异。第五部分通过考察广西大学本科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影响其学业成就的因素。其中来自贫困生个人的因素包括经济问题、成长背景、自卑心理及目标规划的缺乏;来自学校的因素包括大学精神缺失、师生关系疏离及教学质量问题。第六部分针对前文指出的贫困生学业成就现状及成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于贫困生给予的建议是开展自信的自我教育,改进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明确目标、制定行动计划;给予学校的建议是重塑大学精神,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教学质量,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交流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