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教科书在教学内容本身、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习题的编排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基础教育的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适应新课标教科书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总结已有关于教科书评价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教科书评价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把教科书评价分为针对教科书文本本身的静态性的评价和针对教科书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使用状况的动态性的评价。根据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资料,得到了以下的一些结论。
1.教师认识和使用新课标教科书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认识和使用新课标教科书之间有一个落差,虽然教师对于新课标教科书所包含的新课程理念认识比较到位,现代媒介使教师认识新课程理念的途径多样,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微词主要不是针对新课程理念本身,但教学资源的缺乏、考试对教师教学的价值导向、教学任务繁重这三个个因素制约了教师对新课标教科书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新课程培训,应该更多关注教师对新课标教科书的理解和教师的新课程意识;教研活动的改革,要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标教科书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进行总结分析。
2.教师以高利害考试作为使用新教科书的价值导向。高利害考试对教师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更直接影响着教师如何认识和使用新课标教科书。教学和考试的价值导向,应以新教科书所要求的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为方向。
3.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影响教师认识和使用新课标教科书。影响教师认识和使用新课标教科书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性因素如信念与知能,外部性因素如文本类、资源类、管理类、社会类等因素,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对教师认识和使用新课标教科书发生着影响。学校应该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课程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利用,为新课标教科书的使用提供各种内部性和外部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