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乒乓球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李晓霞、丁宁、郭焱、郭跃、刘诗雯35场、205局比赛中技术组合、线路组合、落点组合的运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一般规律,进一步为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些许科学理论和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发抢段使用率有所下降,得分率处于及格水平;接抢段使用率有明显提高,得分率处于良好水平;相持段使用率较高,而得分率只达到及格水平。2.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乒乓球比赛中竞技单元各拍数结构主要分布于二至七拍及十拍以后,即比赛中的得失分主要发生在接发球后的技术使用(第四拍)、发球后的技术使用(第三拍)、发球相持初段的攻防(第五拍)、相持末段的攻防(十拍以后)、接发球后的攻防(第六拍)、发球相持中段的攻防(第七拍)等几个环节上。3.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争夺的焦点在前五板。发球时,多站在反手位发斜线短球,较少情况下发直线长球的得分效果更好。一三板多采用发抢战术,以发近网短球后抢攻对方反手为主;线路以发对方正手后抢攻正手和反手为主,发正手后抢正手的得分效果更好。一三五板多采用连续攻战术,以反手攻后反手攻的使用最多;线路以调动正反手和压反手为主,较少情况下调动左半台和压中路的得分效果更好。4.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轮争夺的焦点在前六板。接发球时,多采用控制性技术,以劈长、控对方反手位为主,得分效果最好。二四板多采用控攻战术,以摆短或劈长后反手攻的使用最多;线路以调动正反手和压反手为主,较少情况下压正手和压中路的得分效果更好。二四六板多采用主动衔接技术,以连续反手攻的使用最多,得分效果较好;线路以调动正反手和压反手为主,较少情况下调动右半台和压中路的得分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