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一种年龄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治愈难度大,复发几率强的人类负担性精神疾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方式变得日益复杂,全社会的竞争压力也大幅增加,普通人患抑郁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近年来,抑郁的低龄化趋向明显。中学生处于由青少年期向成年期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一成长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和背负的压力都十分艰巨,致使中学生成为了抑郁的高发性群体。值得反思的是,大量抑郁青少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对中学生抑郁特点、影响因素、发生机制的研究,将为中学生抑郁防治及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今,认知因素对抑郁的影响备受重视。经典的抑郁图式理论指出:抑郁者存在对世界、对未来和对自我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这是抑郁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中,负性自我认知与个体的联系最紧密,影响也最深刻。中学时期是自我快速发展,自我概念和自我图式建构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其自我概念建构的信息来源及其储存方式的研究对了解中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将大有帮助,尤其是对于抑郁中学生而言,更加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评价作为自我概念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是研究自我概念形成过程的重要内容。有鉴于此,本论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展开,分别是:研究一、对中学生抑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以便了解中学生的抑郁比例、性别差异、年龄发展特点内容,并同时掌握相关因素的影响关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研究二、对抑郁中学生自我评价记忆效应的研究。采用2被试类型(正常,抑郁)×2词性(正性,负性)×2判断方式(R,K)的3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重点关注抑郁中学生在第一人称视角下是否存在对人格词的负性记忆效应。研究三、对抑郁中学生反思自我评价记忆效应的研究。采用2被试类型(正常,抑郁)×2词性(正性,负性)×2判断方式(R,K)×2反思对象(母亲,好朋友)的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聚焦于抑郁中学生在第三人称视角下是否存在对人格词的负性记忆效应,即检验其负性自我中是否存在他人成分。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发现:(1)在中学生中(n=1005),重度抑郁人数占比为24%;男女生的抑郁总均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患重度抑郁的可能性大于男生;中学生抑郁的发展过程具有波动性,呈现的整体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3-14岁和16-17岁是中学生抑郁症状较为突发的关键年龄,需要重点关注。(2)抑郁程度越严重,其自尊、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越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对领悟社会支持-自尊-抑郁和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抑郁的中介过程均起调节作用。表现为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个体,领悟社会支持更多,进而其自尊和核心自我评价更高,最终使得其抑郁水平更低。(3)在自我评价任务中,抑郁中学生在识记阶段中对负性词的认同度更多,对负性词的平均反应时间倾向于更短;在再认阶段中,初中生在负性词的R指标上抑郁组与正常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记忆率上抑郁组对负性词的记忆显著高于正常组。高中生在负性词的R指标上抑郁组与正常组差异边缘显著,在总记忆率上抑郁组对负性词的记忆显著高于正常组,正性词则相反,表明其存在负性自我评价及记忆偏向。(4)在反思自我评价任务中,初中组在识记阶段和再认阶段均未得出抑郁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的结果,仅在识记阶段表现出对正性词的认同显著弱于对照组;而高中组在识记阶段中表现出抑郁组对负性词认同更多;识记阶段中反思母亲评价存在负性记忆偏向。中学生各组在不同反思对象上的R/K及总记忆率上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