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生物修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比较水稻秸秆、玉米芯和报纸作为单一固体碳源的硝酸盐去除效果,筛选出两种优质固体碳源,进一步研究混合固体碳源及固液混合碳源(添加碳源总质量的90%的固体混合碳源及10%的液体碳源乙醇)的硝酸盐去除效果及在不同温度、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条件下的硝酸盐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玉米芯分别作为固体碳源,在24h内达到硝酸盐去除率100%,且产生的亚硝酸盐浓度较低,亚硝酸盐有短暂升高现象但24h之后降至0.1mg/L以下,是较为优质的碳源。以报纸作为碳源的硝酸盐去除效果相对较差,硝酸盐去除率仅为50%,且亚硝酸盐浓度较高,远超出地下水0.3mg/L的国家标准。以玉米芯为碳源时,在不同HRT条件下,出水铵态氮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最后降至约2mg/L以下趋于平稳,并呈继续随时间下降趋势;以秸秆为碳源时出水铵态氮浓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并且HRT越低出水铵态氮浓度越高,整体铵态氮浓度高于玉米芯。以玉米芯为碳源时出水pH略低,在5~6范围内波动;以秸秆为碳源出水pH值波动范围为6.5~7.5,更适宜微生物生长。玉米芯与秸秆混合后的混合固体碳源的硝酸盐去除效果要优于单一固体碳源;固液混合碳源(添加碳源总量的90%的固体混合碳源及10%的液体碳源乙醇)的硝酸盐去除效果最优,在初始硝酸盐的质量浓度为30mg/L(以N计)条件下,与单一碳源和固体混合碳源的硝酸盐去除效果相比,固液混合碳源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出水亚硝酸盐浓度,且在不同HRT处理条件下(6.7h,10h,20h和40h)即不同流速下,装置运行一天后,硝酸盐去除率均可达到95%。HRT越长,出水硝酸盐浓度降低越快,出水亚硝酸盐浓度峰值越低且降低的也越快。在HRT为40h时,硝酸盐浓度降低最快,装置运行10h后硝酸盐去除率几乎可达100%。温度是影响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在反硝化菌适宜生长范围内且碳源充足的条件下,温度越高硝酸盐去除率越高,达到100%去除率所用时间越短,产生的亚硝酸盐浓度越低,温度在25~30℃时硝酸盐去除效果最优。在HRT为10h,温度为28±2℃条件下,添加800g固体碳源(400g水稻秸秆+400g玉米芯),最低可以处理浓度为30mg/L(以N计)的硝酸盐污水747L,为污染场地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