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并存的现象一直受到经济学者的关注,因为多数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持续增长的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失衡会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长期的经济发展。对于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的关系,历来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赤字增加会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导致资本内流和汇率升值,汇率的升值使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最终经常项目恶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导致实际收入增长或者价格水平提高,从而恶化经常项目收支。两种汇率制度下虽然影响机制不同,但财政赤字的增加最终都会使经常项目赤字扩大。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李嘉图等价定理”,该学说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影响,财政赤字的增加对经常项目余额也没有影响。政府无论通过发行公债,还是选用一次性总负税,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逻辑都是相同的,不会对消费和投资造成影响。另外国外对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的关系的研究中,证实二者既可能出现单向因果关系,也可能出现双向因果关系。为了研究我国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和梳理国际收支理论,寻找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相关的理论。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分析了财政收支对经常项目账户的影响。然后介绍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目前的财政政策决定和实施情况,同时也分析了实施特定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背景。最后使用我国贸易收支与财政收支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平稳性,相关性等检验,并结合等式CA=Sp-I-(G-T)以及我国的汇率改革对检验结果进行了说明。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研究中,采用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财政赤字、财政支出、经常项目余额、进口、出口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另外,考虑到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制度性的渐进变化,本文选择通过不断改变样本的起始期等方法来进行反映。然后通过单位根检验、Granger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最小二乘回归等方法分析各变量在长期内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财政收支余额与经常项目余额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二者在检验期内既存在正相关关系又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从2003年起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的负相关关系越来越明显。我国能够通过财政政策调控经常项目余额,但是必须结合汇率与利率政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另外我国几次贸易收支余额大幅波动都与汇率制度改革有关,贸易收支余额主要受实际汇率变动影响。虽然我国最新一轮的汇率制度改革完成不久,但是可以预期的是将来这种汇率制度改革仍将继续,要使用财政政策对经常项目余额进行调节就必须考虑到财政支出在外汇市场以及利率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对经常项目余额进行调节受到外汇市场以及利率市场的影响。贸易收支主要受实际汇率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开放程度加深后这种影响更加明显。财政政策本身可以通过影响投资,影响利率来影响汇率,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必然的,还和国内就业水平以及储蓄水平相关。同时财政政策也很难抵消制度上的变化影响。另外,财政收支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财政赤字也不是没有临界点,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所以为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财政政策需要和汇率、利率政策配合使用来调控经常项目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