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苏云金芽胞杆菌是一种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菌,其主要特点是在芽胞形成过程中可以分泌由杀虫晶体蛋白组成的伴胞晶体,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聚-β-羟基丁酸(PHB)是细菌体内重要的碳源储藏物,PHB由乙酰辅酶A经β-酮硫解酶(P ha A)、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Pha B)、PHB合成酶(Pha C)催化合成;PHB的分解则经PHB降解酶(Pha Z)、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Bdh A)、β-酮硫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云金芽胞杆菌是一种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菌,其主要特点是在芽胞形成过程中可以分泌由杀虫晶体蛋白组成的伴胞晶体,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聚-β-羟基丁酸(PHB)是细菌体内重要的碳源储藏物,PHB由乙酰辅酶A经β-酮硫解酶(P ha A)、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Pha B)、PHB合成酶(Pha C)催化合成;PHB的分解则经PHB降解酶(Pha Z)、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Bdh A)、β-酮硫解酶将其还原成乙酰辅酶A。PHB在细菌生长对数期大量积累,进入稳定期后开始大量消耗为菌体必要的生存活动提供碳源及能源物质,因此很多研究认为PHB与芽胞及伴胞晶体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已测序的3500多株细菌中,约760株细菌存在P HB代谢相关基因。而在芽胞杆菌属中,PHB仅存在于巨大芽胞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群中,但是在枯草芽胞杆菌群中并没有PHB相关基因,因此我们推测PHB代谢途径与芽胞及伴胞晶体形成并无必然的联系。为进一步探究芽胞杆菌中PHB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对代谢网络的影响。本实验利用基于归巢内切酶I-Sce I的无标记的敲除方法,构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BMB171的PHB合成酶编码基因pha C缺失突变体Δpha C及PHB降解酶编码基因pha Z缺失突变Δpha Z,并将携带有杀虫晶体蛋白的p BMB-cry1Ac10载体分别导入上述三种菌株中,得到BMB171-cry、Δpha C-cry和Δpha Z-cry。经初步的表型检测发现,在GY S培养基生长条件下,Δpha C、Δpha Z与原始菌株BMB171的生长速率基本一致;且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中,菌体的形态大小及芽胞形成时间均无明显差异;通过芽胞计数实验及芽胞相关基因转录情况的测定得知,pha C及pha Z基因的敲除并不影响菌体芽胞形成数量;另外杀虫晶体蛋白的提取、浓度测定及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测定均表明杀虫蛋白晶体的形成并未受到PHB变化的影响。然而我们通过测定PHB代谢动力学曲线得知,突变体Δpha C不能积累PHB,而突变体Δpha Z在芽胞期仍然可以降解PHB,但降解速率较出发株BMB171较慢。该结果表明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PHB合成酶仅由BMB171_C1161编码,而PHB降解酶除了由BMB171_C2975编码以外,可能存在其他PHB降解酶或者降解机制,最终使得能够降解PHB的菌体因得到必须的能量而存活,不能降解PHB的菌体因无能量供应而死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苏云金芽胞杆菌BMB171中PHB代谢途径与芽胞及伴胞晶体形成途径并无直接联系,PHB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专为芽胞及伴胞晶体的形成提供能量,作为一种储能物质,当PHB不能在菌体中合成时,剩余的能量可能通过三羧酸循环,脂循环等其他代谢途径转化成非PHB储能物质;而在PHB不能被降解时,菌体可能会激活其他的降解酶或降解途径,以维持能量的正常供应。
其他文献
TRIM21作为抗体的受体参于到天然免疫过程,以及通过其介导的抗体依赖性中和作用发挥抗病毒效应。口蹄疫病毒(FMDV)是感染多种动物的重要病毒,挖掘具有抗病毒的宿主限制因子对预防这两种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克隆猪源的TRIM21基因,评价TRIM21对FMDV增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猪源TRIM21的克隆及过表达细胞系的获得参照猪源TRIM21基因序
香豆素,又名苯丙吡喃酮,是重要的药用天然活性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抗炎、抗癌、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疟疾、抗凝血等医用领域,香豆素类化合物因其分子内结构共轭体系强、电子转移能力强而便于进行结构修饰,氟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将其引入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后,可与邻近原子形成较高的化学键,进而增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生理活性。本研究设计合成了含氟香豆素类衍生物43个,其中新化合物26个,并就目标合成物对水稻稻瘟病原菌
犬巴贝斯虫病(Canine babesiosis)是由多种巴贝斯虫寄生于犬红细胞,从而引起犬只发病的一种发热性蜱传性疾病。犬感染这类血液寄生虫后主要表现为发热、面色苍白、黄疸、脾肿大、血管内外溶血、缺氧性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减少等。发病的严重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感染的巴贝斯虫的种或亚种决定的。目前临床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显微镜染色镜检,这个方法操作方便,但是对慢性感染犬和携带犬不能很好的检测出
日本乙型脑炎(JE)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季,其发病特点主要为发热、畏寒、肌肉疼痛和精神错乱等,死亡率高达20-50%,而且患者痊愈后留下较高比例的神经系统后遗症(Bunai Y et al 2015)。目前JEV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案,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该病最主要的措施。探讨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对JEV增殖的影响对于开发研制JEV新型的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
2010年4月,鸭坦布苏病毒于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流行,该病以蛋鸭产蛋量急速剧烈下降,雏鸭出现神经症状及死亡为特征,给养鸭业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为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作为流行不久的新发疫病,目前还没有足够有效的药物能及时治疗坦布苏病毒的感染,也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投入广泛的临床
由于矿产开采、金属冶炼和污水灌溉等导致了大量重金属在矿区周围土壤中积累。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还与其所处的赋存形态有关,因此,明确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也是评价其环境毒性、揭示其迁移和转化规律的重要基础。在现有的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级方法中,对其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以及有机结合态都有较明确的界定,提取剂的针对性较强,铁氧化物结合态所用提取剂的选择性则存在某些问题和缺陷。用盐酸羟胺溶液或草酸-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个不同血清型的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2012年,国际命名委员会将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重新命名为小RNA病毒科禽肝病毒属的鸭甲肝病毒(DHAV)。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DHAV)是小RNA家族的成员,呈世界范围内流行。DHAV又分为三个基因型:DHAV-1、DHAV-2和DHAV-3。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主要流行的毒株是DHAV-1和DHAV-3。近年来,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医疗技术,其作用机制是激发态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PSs)通过能量转移或电子转移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附近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杀死癌细胞。可激活光敏剂(Activatable Photosensitizers
本文选取三种典型土壤矿物:针铁矿(Goe.)、蒙脱石(Mont.)和高岭石(Kao.)以及代表性有机磷农药:草甘膦(PMG)为研究对象,在考察三种矿物表面性质基础上,采用自动电位滴定、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温滴定量热(ITC)等技术研究草甘膦在三种矿物界面的吸附行为,探讨p H、离子强度以及腐殖酸(HA)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初步阐明了草甘膦在三种矿物界面的吸附机制
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IA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只爆发于猪与猪之间。2009年发生新型猪流感大流行,对全球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这种来源于猪的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被认定为人畜共患的毒株。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频繁,在疫苗免疫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而发掘新型的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ed 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