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在我国自体动静脉内瘘占血管通路的90%以上,然而,有文献报道28%-53%的内瘘不能成熟为透析血管通路,并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年因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而导致的住院支出正在逐年增加,所以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提高内瘘的成熟率,有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中医药以辨证的理论和独具特色的治疗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以“温阳行气,活血化瘀”为理论基础的中药泡手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有不少临床观察研究提示中药泡手治疗可改善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内瘘成熟,提高内瘘成功率。随着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围手术期的干预被证实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有效的干预措施实属有限,中药泡手治疗从外治途径进行干预,有可能减少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并发症,从而发挥潜在的改善预后的作用。目的:观察“温阳行气,活血化瘀”中药泡手治疗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的干预作用,评价该疗法在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内瘘通畅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及透析科就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将进入或者已经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依据排除标准剔除7例,按患者接受中药泡手治疗的意愿分别入组温水泡手组和中药泡手治疗组,温水泡手组为对照组,实际完成研究32例(温水泡手组14例,中药泡手治疗组18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按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常规予规范的基础治疗,中药泡手治疗组每日以中药泡手方煎汤泡手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予等量温水泡手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内瘘成形术后第2、4、6周检查吻合口血流量、静脉内径。分析和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并随访其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治疗用药各种基线条件上获得平衡。治疗后中药泡手治疗组患者的内瘘成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特别是在内瘘的管径、流量及平均成熟时间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温水泡手组和中药泡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和94.4%。随访结果显示,中药泡手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温水泡手组(5.6%:21.4%)。本次研究中药泡手组治疗的依从性达92.4%,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脱落病例<10%。结论:在规范的内瘘护理及基础治疗上应用“通温阳行气,活血化瘀”中药泡手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表现在:(1)可改善内瘘术后上肢局部缺血肿胀、淤血瘀斑等临床症状;(2)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成功率;(3)存在维护内瘘通畅性、改善内瘘血流的作用。只要掌握合理的应用指征和规范的操作方法,中药泡手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是比较安全的,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对内瘘的维护有明显作用,患者可长期坚持治疗。中药泡手方通过温阳行气,活血化瘀,可有效预防和改善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出现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改善血管狭窄,促进内瘘的成熟,提高内瘘的成功率,应当引起重视,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