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弱势儿童的生存条件和心理状况更是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用心呵护。近年来,儿童题材纪录片多集中在弱势儿童身上,如贫困地区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和残障儿童等,其中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生产数量相对较少,特殊的人物形象对观众的观赏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能够真实影像化传播的纪录片是反映残障儿童群体的最佳方式,但是摄像机对弱势群体的介入,以及如何讲好故事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难题。因此,本研究围绕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进行探讨,对近年来有关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进行解读,梳理出相关特征,并从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在创作时较难把握的叙事艺术展开探讨。文章基于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以残障儿童为关注对象,并结合伦理学学科知识,通过在毕业作品《心声》中的创作实践,从叙事策略和叙事伦理方面对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本文对残障儿童纪录片进行了概念界定,结合案例分析了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的特征,残障儿童表达自我能力的受限影响视听语言的处理,以及观众视角的差异产生了一定的创作困难。笔者探究了目前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苦难叙事层面,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引导影响了纪录片的客观性。然后从叙事角度、叙事语言、叙事风格三个方面研究了残障儿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通过多元视角、重复叙事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强化长镜头意识和解说词的必要补充完善现场细节,设置矛盾冲突和采访式记录的方式提高可观赏性。其次针对叙事主体层面的伦理介入、叙事文本层面的伦理表现和叙事接受层面的伦理对话分析了在纪录片的创作阶段中应当注重的叙事伦理问题,平衡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确立创作者的伦理立场,从叙事伦理角度探究了残障儿童题材纪录片在创作阶段中创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笔者结合毕业作品《心声》的实践创作,将叙事理论与实际创作相结合进行了叙事研究,分析了毕业作品的叙事艺术。最后,通过叙事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残障儿童纪录片在今后的创作趋势,期望能为残障儿童纪录片更加全面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为减少聚光太阳能系统中太阳能电池面积和聚光系统体积,缩短系统纵向尺寸和降低系统成本,采用分区方法设计大口径、短焦距、高聚光比的菲涅尔透镜.把圆形或方形菲涅尔透镜分
喷射成形作为新型的先进材料制备工艺,利用气-液两相雾化产生的细小液滴能够快速冷却、后续到达的液滴能对已沉积表面产生冲击等特点,制备的7075铝合金沉积坯中可以有效避免粗大枝晶,细化二次相,削弱合金元素偏析。但是喷射成形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规律较为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多依赖经验的积累。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雾化器结构对应的气体流场特征、雾化过程中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液态金属破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