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来源 :日本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已经过去5年之久,但是核事故带来的后果及其影响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终结。目前福岛核电站附近辐射量仍超标,污水仍在不断增加,可以说事故仍在持续。在这场核事故中遭受损害的民众不计其数,如何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其实,早在日本核电发展之初,即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原子能立法体系和核损害赔偿制度,整个核损害赔偿体系在实际应对损害赔偿时能正常运转,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问题。中国为了应对能源问题,也快速发展了核电事业,但是有关于核损害赔偿的法律近乎空白。鉴此,本文着力于考察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以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的赔偿问题为例,分析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并在此基础上对照中国的立法现状,期冀为中国的核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进行宏观概述,梳理核损害赔偿制度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目的、责任原因、适用范围以及其与原子能法律体系的关系。第二部分以日本《原子能损害赔偿法》和《原子能损害赔偿协议法》为主要依据,对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探究,介绍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中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免责事由、核损害赔偿的财务保证措施以及国家介入核损害赔偿的方式等问题。期望能够对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的体系进行详尽的剖析。第三部分主要围绕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核损害赔偿制度暴露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在整理各界对于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应有状态之诸多论说的基础上探讨日本核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适用免责条款、如何划定核损害赔偿的请求范围、如何调整核损害赔偿财务保证制度以及是否设立国家补偿制度等问题。第四部分梳理了中国核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核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在此基础上,简单比较我国与日本的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找出我国在核损害赔偿立法方面的不足,并结合中国核能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中国核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提出一点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1.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西方的绘画艺术更加侧重写实,而中国的绘画则更喜欢表现于写意,这是由当地人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西方更强调人们的自然主宰地位,且要求以模仿为中心,并利用透视、明暗、焦点等内容将绘画整理的如同数字公式一般。同时,西方绘画也侧重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侧重真实,它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因此人们还将西方的绘画成
政治参与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我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
中国古代女性财产继承法律地位是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缩影。明清时期女性财产继承地位也是这个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反映,这个时期关于女性财产继承的规定基本稳定、成型,较全面地
最高额抵押自德国民法确立以来,由于其具有简化交易程序、提高交易效率、促进融资活动等优点,因而适应了现代社会交易发展的需要,相继为瑞士民法、日本民法、我国台湾民法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