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柔道是非周期性同场格斗类项群的项目。力量是柔道运动中发挥优秀技战术的基础。对柔道运动员而言,身体各部的稳定与运动始终处于频繁和快速地交替之中,参与肌肉不仅要进行静力性的收缩,而且还要在静力收缩的状态下“发力”,进行抗阻收缩。我们通常将这种先做等长再做抗阻的肌肉收缩方式称作“支撑收缩”。本研究通过设计实验测试得出柔道运动员躯干支撑收缩能力,旨在探索柔道运动员支撑收缩能力与竞技水平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提出柔道运动员支撑收缩能力概念,通过Isomed等速肌力测试仪与Mega-ME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21名不同竞技水平柔道运动员躯干肌群在做前屈、回旋支撑收缩发力过程中力量素质特征,并同步记录的躯干肌群运动过程中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两组运动员躯干力量素质与肌肉协调活动模式的差异。 研究结果:1.优秀组在躯干前屈与躯干回旋方面支撑收缩力量均显著地高于一般组运动员。相对于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支撑收缩发力更为接近于柔道运动的专项力量。2.优秀组运动员支撑收缩用力的反应时与动作时均显著短于一般组运动员,综合反应能力上优秀组运动员的能力也较一般组运动员优势更为明显。3.在支撑阶段两组运动员肌肉的激活水平基本不存在差异。进入收缩阶段后,两组运动员肌肉激活水平突然上升。优秀组运动员的上升速率以及上升幅度均高于一般组。收缩阶段优秀组运动员肌肉激活水平显著高于一般组运动员。 研究结论:1.就最大力量素质而言,优秀运动员显著高于竞技水平一般的柔道运动员,而且优秀运动员躯干屈与伸、左侧与右侧回旋肌群的力量大小更为平衡。提示在柔道训练中运动员在增加基础力量时,也要注意力量的均衡性发展,在关注优势侧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非优势侧力量的塑造。2.支撑收缩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更能体现柔道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特点,与其竞技水平关系更为密切。3.柔道运动员躯干最大力量素质对其躯干支撑收缩能力的影响最为突出,运动员对信号的反应能力以及完成动作的速度对支撑收缩能力也有很大影响。提示柔道运动员在欲提高支撑收缩能力,应以加强最大力量训练为主,与此同时,应注重爆发力与反应速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