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是文化禁毁的高峰期,又是文化禁毁的衰败期。清代戏剧在严厉禁锢的文化氛围中遭到极大打击,达到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禁毁高峰,然而清代戏剧以顽强的生命力抵抗着封建高压,引领着时代娱乐风潮,清代种种禁毁戏剧的举措最终走向衰败。
本文以清代禁毁戏剧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探讨清代禁毁戏剧之被禁主体。第一节讨论清政府打击文人曲家造成了戏剧文本创作的案头化。清代严厉的禁毁举措和禁锢的文化氛围极大限制了创作自由,戏剧创作不得不由开放鲜活的场上擅演转入狭小呆板的案头自娱。第二节从对戏剧发行主体的禁毁看清代戏剧的书面传播。统治者时刻防范戏曲曲本中的违碍因素,注重打击曲本商业活动,并严密监控着宣传戏剧的近代传媒。第三节从清政府对戏剧表演主体的禁毁看伶人社会地位的变迁。雍正皇帝废除乐籍,戏曲艺人在森严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仍被鄙薄,但花部声腔的勃兴与激烈的商业竞争给戏剧带来了活力。晚清时倍受压抑的女伶尝试公开演出。为戏剧带来新元素的男女合演也要面对封建社会的压迫和诋毁。第四节从对戏剧欣赏主体的禁毁看清代戏剧的新旧裂变,统治者打击接触戏剧的妇女、八旗官民及评点者、研究者,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被禁抑的戏剧欣赏者仍然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戏剧艺术魅力中。
第二章探讨清代官府对戏剧的禁毁,既包括中央政府制定的文艺政策和禁毁法令,也包括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禁毁条例。第一节探讨中央政府翻译小说戏曲而又取缔的问题。清军入关前,皇太极就组织人力翻译汉文典籍供满族学习。入关后,顺治皇帝开始严禁琐语淫词,乾隆皇帝为维护满族民族特性下令禁止翻译,嘉庆皇帝则担忧满族文化流失遏制戏曲翻译。第二节集中探讨乾隆皇帝借修纂《四库全书》之机展开戏剧禁毁高峰的经过及影响。乾隆三十七年开始在全国征书,并逐渐将重心转为缴书、查书、毁书,重点排查江浙一带,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统治者借行政手段集中查禁戏曲。第三节则分析了康熙年间汤斌禁戏、道光年间裕谦禁戏、同治年间丁日昌禁戏的禁戏活动,从中可以窥探清政府禁毁戏剧的历史脉络。
第三章从封建基层社会的舆论、太平天国禁戏政策、清末改良主义者的戏剧主张三个方面梳理了清代复杂的禁戏手段。第一节从中下层统治者的禁戏观看封建道德对戏剧的束缚。中下层统治者的禁戏观常通过官箴书籍、家学家训、乡社义学等形式体现出来,推崇封建伦理秩序和道德谱系,宣化承流、教导劝化。第二节是太平天国的禁戏政策及其影响。太平天国推行意识形态一元化,对看戏、演戏、编戏之人予以严厉惩罚,对戏曲所依附的江南文化破坏甚剧,对全国剧坛尤其是上海剧坛产生了极大影响。第三节是清末改良主义者对传统戏曲的提倡和批判。清末改良主义者充分肯定传统戏曲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但又从社会改良角度提出了独特的禁戏主张。
第四章在前三章基础上总结了清代禁毁戏剧的三个特征。第一节是全国性和地域性的互补,清政府通过高度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戏剧禁毁活动,但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禁毁时空、禁毁力度、禁毁对象和禁毁依据等都有所差别。第二节是高峰期和衰败期的并存。从清初开始,针对戏剧的禁毁措施不断完善,终于在乾隆年间达到文化禁毁和戏剧禁毁的高峰。此后,清政府控制力逐渐下降,文化禁毁和戏剧禁毁开始走向衰败。第三节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文学艺术领域内,诗文、小说、戏剧都遭到过禁毁厄运,而具体禁毁方式和偏重点又有所不同,但都是封建统治意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