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作为水陆运输连接点,在交通运输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2006年,我国中央政府颁布了国家级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它对中国沿海所有港口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规划,明确指出:中国将以大连、天津、青岛等9大港为主,加快发展沿海支线和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然而,在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下,部分新兴港口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过高地估计了其港口竞争力,制定了不切实际的集装箱港口发展目标,即以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大港为目标,这与《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制定的港口发展策略存在错位,导致局部区域港口功能重复,其后果是区域性中小港口能力利用的不均衡。新兴港口的竞争力普遍不强,如何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港口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新兴港口发展的差异化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兴港口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为港口竞争力的研究作铺垫。其次,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港口竞争力的相关概念、竞争产生原因、港口竞争分类等方面介绍港口竞争力内涵,阐述我国港口竞争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在海运业务流程和决策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竞争力相关理论,探索港口竞争的本质和影响港口竞争力的要素。最后,本文构建了一个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陆侧全过程广义费用函数,该函数全面考虑了陆侧作业流程,包括通关及检验检疫过程、运输过程、港口装卸过程以及等船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非集计模型,建立了港口市场份额的计算方法,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港口对陆侧货物的吸引情况;之后,对中国东南沿海某新兴港口与既有港口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船期服务频率、通关效率、装卸效率、陆侧运输等影响因素中,船期服务频率、通关效率及陆侧运输时间和费用对该新兴港口市场份额的影响较大,而港口装卸效率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提出,新兴港口仅靠优化某一因素变量难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新兴港口应有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