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基地的日光温室内进行了日光温室中春夏茬番茄灌溉模式的试验,本研究在日光温室中分别采用滴灌、渗灌、小管出流三种节水微灌技术,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灌水方法下不同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情况、产量、品质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灌水量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联程度,并确定了作物水分的敏感期。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反映高产、优质、节水效果的指标(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确定小管出流、滴灌、渗灌条件下番茄的适宜灌溉制度,以及番茄生产的最佳灌溉模式。具体的结论如下:1.不同的水分处理间,番茄的株高和茎粗变化趋势一致,前期生长缓慢,随后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最后增长速率趋于平缓,但不同灌溉方式及水分处理间的差异十分显著。三种灌溉方式下,番茄植株长势呈现出渗灌好于滴灌,滴灌好于小管出流。2.三种灌水方式中渗灌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积累的最多;小管出流条件下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最多;渗灌条件下糖酸比最高;同一灌水方法中,开花结果期和结果盛期适当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3.小管出流、滴灌、渗灌条件下蕃茄产量和品质(Vc)与开花结果期和结果盛期的灌水量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结果后期,苗期再次之。4.温室生产中不同灌水条件下土壤水分对作物长势、产量、品质的影响显著。番茄的全生育阶段,土壤含水量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开始灌水产量较高。5.温室内番茄在不同灌水方式下的适宜灌溉制度(1)小管出流条件下番茄适宜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为450mm,苗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为45mm;开花结果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盛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50mm;结果后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0mm。(2)滴灌条件下番茄适宜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为400mm,苗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为35mm;开花结果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盛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后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0mm。(3)渗灌条件下番茄适宜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为380mm,苗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为25mm;开花结果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盛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后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0mm。6.番茄最佳灌溉模式番茄的最佳灌溉模式为:渗灌,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为380mm,苗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为25mm;开花结果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盛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40mm;结果后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为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