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6-18世纪,英国人的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贵族的服饰经历了四个风格迥异的发展阶段:16世纪夸耀式的奢华;1603-1660年低调的华丽;复辟时期奢华与简约风格相互冲突;18世纪男装的简约与女装再度奢华。社会中下层人们竭力摆脱政府的种种禁令,着装的风格不再局限于简单实用,服饰的质地逐渐变得柔软舒适,颜色也随之丰富起来。服饰既是国王塑造王权的工具,又是议会向王权斗争的有力武器。因此,服饰的变化与政治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宫廷服饰在都铎时期极度奢华,“光荣革命”后变得黯淡无光,展现着英国王权的兴衰。内战前夕,清教徒激烈批判宫廷服饰,为反王权情绪的形成制造舆论。内战期间,“新模范军”的实用军服,使战争双方着装差异明显,加速了战争的胜利。“光荣革命”后,议会成员摈弃宫廷的奢华服饰,穿上简约大方的服装,从而树立起新的道德形象,有利于议会统治的巩固。无论国王还是议会,都代表着贵族阶层的利益。贵族可以依据政治统治的需要,更换奢华或简约的服饰。而普通大众着装的变化,主要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能改善服饰的质地、丰富其色彩、降低其价格。反过来,服饰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之交,人们对印度棉布的狂热,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兴起。而市场对廉价成衣的需求大增,推动了手工工场成衣制造业的发展。然而,社会中下层人们着装的改善,使服饰体现等级和身份的功能减弱,对社会等级秩序造成冲击。虽然抑奢法明确规定各等级人们服饰的质地和颜色,但是社会中下层人们总是跨越等级界线而着装,挑战着上层社会的权威。女仆购买新装,男仆出售制服,弱化了主人的权威。子女并非总是遵循父辈的着装习惯,父辈的权威也受到挑战。一部分社会中下层妇女无视教会的训诫和法庭的惩罚,依然穿上男装,使男性权威受到一定的威胁。无论人们选择何种服饰,都受到当时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清教徒抑奢观念的传播,使内战前后人们的服饰相对内敛。而18世纪崇奢观念的流行,使英国社会掀起消费奢侈服饰的热潮。当然,人们着装的变化也会促成某些思想观念。16、17世纪,一部分社会中下层人们追求进口服饰,不但造成大量黄金外流,不利于传统毛纺织业的发展,而且破坏了等级秩序。追求奢侈服饰被视作一种不道德不爱国的行为,抑奢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观念。总之,16-18世纪人们着装的变化,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级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变迁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着装的变化起着决定性影响。服饰作为一种基本物质资料,或政治斗争的武器,或身份等级的象征,或思想观念的表达,它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社会多方面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