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美元、日元和马克国际化历程,货币国际化是经济自然发展和政府推动共同作用的渐进发展过程,是一国融入金融全球化、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人民币自然进入国际化进程,中国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参照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通过分析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推进措施。全文首先根据国际货币理论对人民币境外流通和使用现状进行综合研究,然后以货币国际化条件为标准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推进措施。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首先分析选题背景及意义。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所必然,也是应对货币竞争必需。然后对本论题研究思路、方法、内容、主要观点、主要创新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慨括。论文研究方法:逻辑演绎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创新之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人民币汇率由升值到贬值的最新发展趋势,得出防止因境外对我国投资减少、人民币资产流出与进口成本增高造成的国际储备减少及应对国际流动资本冲击的结论。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文献综述。界定人民币国际化概念;综述货币国际化相关理论;综述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为论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标准;综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制约因素与推进措施文献,为论题研究提供实证研究状况基础和前期推进措施的理论基础。其中,货币国际化条件作为本章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有良好的国际关系和政治环境,人们对该种货币发行国政治状况有足够信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贸易份额中占有较高比重;具有健全的金融制度、开放的货币政策、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货币监管机制;该国货币具有稳定的币值及国家信用,可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等。第三章,对目前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及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介绍中国政治发展及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及存在的制约因素;以日元国际化进程作为典型进行借鉴性研究。从金融史看,不同历史时期总有一种货币趋于主导地位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中心货币,美元通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外围”框架,通过利益获取和义务承担不对等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利益侵夺;目前的主要国际货币竞争格局是:虽然日元、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一定挑战,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特征仍为美元霸权,而且他们会共同压制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政治方面,近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政治的“重返亚洲”战略;经济上,构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协议),实行本土实业振兴计划,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导致我国出口下降和出口产业产能过剩,阻止了中国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日元的国际化经验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最切近的借鉴价值。第四章,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分析我国经济规模(GDP)、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外汇储备占比等综合经济实力对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的满足状况及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具体应解决的问题和实证依据。中国经济实力虽有很大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经济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低价商品供给能力,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处于较低水平;同时,中国经济拉低了全球价格水平,对外国企业生产、出口、就业造成了世界性冲击,因此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正在输出全球性“通货紧缩”,并提出了“中国威胁论”;国外利用中国“世界工厂”带来的“巨大”、“快速”、“持续膨胀”的能源、原材料及半成品需求,使得中国经济陷入“卖什么什么便宜,买什么什么就贵”的困局,造成了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由于贸易和外汇储备顺差过大,在外部经济、贸易、政治等压力下,人民币汇率水平持续升值,造成出口减缓及占比下降,进而造成出口产业压力加大,国内大批低附加值出口性企业减产甚至破产,外资甚至国内资金开始流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压力不断加大;国际资本流出,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降低,进而降低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冲击的能力。第五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发展状况及制约因素。对中国各项金融指标的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满足状况及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具体应解决的问题和经验依据。在人民币自由流通方面,人民币已在在香港和亚洲周边国家流通使用、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初级阶段;在中国金融开放方面,人民币已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管制逐步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计划在近期实现;在中国金融市场方面,央行在港澳提供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货币互换中引入了人民币,允许境内机构赴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非居民境内持有人民币存款不设限制,推行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试点,离岸人民币业务达到新阶段;在人民币国际化深度方面,人民币境外使用与流通已从目前主要为消费和贸易服务为主逐步过渡至为投资服务为主,个别国家己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人民币国际化制度方面,利率市场化仅剩存款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并计划在近期内完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日益完善,浮动范围不断放宽。中国金融实力虽有很大增长,但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国际上以人民币结算、计价、贷款和官方储备等业务比例还很低;目前,人民币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还不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货币;虽然境外人民币存量已相当巨大,但目前人民币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却非常有限,且我国能够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热钱回流很容易造成我国消费品和资产价格上升,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增大,为我国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带来压力。第六章,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措施。人民币国际化是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而提出稳健的推进措施。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以及亚洲国家条件和欧盟国家间存在很大差异性,短期内不可能象欧元那样产生亚洲统一货币——亚元,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是走日元国际化的强势主权货币路线。根据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发挥作用的不同,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具体制约因素,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推进措施:在应对国际货币竞争及国际政治压力方面,其主要措施主要是:推进SDR成为国际单一货币,与世界各国一道,改善国际货币体系及美元霸权局面;加入SDR,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推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与亚洲各国一道,改善区域货币竞争力及美元霸权局面;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使其成为亚洲区域性核心货币;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增强人民币的竞争力,促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全球性货币。在经济方面,以推进人民币国际投资为突破口,丰富人民币投资品种,拉动人民币国际计价结算;构建多层面国家产业推进机制,引导企业转变投资方向,实施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扶植政策,协调弱势产业、公共服务行业、重点产业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和协调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取消经济的政府投资拉动政策,让市场经济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财政资金向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支柱产业进行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国际竟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向节约型方向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加大对外投资,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促进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在金融业务方面,应以推行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计价货币为突破口,建立双边或多边国家银行间人民币发行、清算、汇划双向流通机制;在金融机构建设方面,以推进香港、上海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境外人民币的流通渠道;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改革,增加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金融机构效率和效益,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总量与质量,存量与增量);在监管方面,有效监控人民币跨境流通、清算、外汇管理、金融风险等环节,协调内外部经济矛盾,通过宏观调控,防范和化解人民币无序流通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全文总结和展望: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经济和贸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在国际上享有大国政治地位和威望,后发优势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如果中国能顺利进行产业升级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必定可以利用经济发展空间和大国地位带来的有利因素,通过承担更多世界义务而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