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重机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应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起重机使用越来越繁重,钢结构破坏逐年增加。在起重机钢结构破坏中,有60%-90%是在重复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所致。据初步调查,全国年均起重机钢结构发生疲劳破坏事故多达数百起,损失上亿元人民币,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起重机结构的疲劳破坏问题一直是设计人员和用户所密切关注的问题。我国的起重机设计规范从1983年发布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在着二十多年里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在起重机设计制造行业中。原先地规范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目前起重机的设计要求。在这种前提下,我国开始重新修订83版的《起重机设计规范》。 本论文针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起重机设计规范的修订,就其中的结构疲劳强度核算部分做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有:(1) 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焊接结构合理的抗疲劳设计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应力比法和应力幅法两种疲劳强度验算方法,深层次地剖析这两种方法的理论根据、公式推导,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异同点、优缺点;(2) 用图、表等方式对几个主要的图内外运用广泛的起重机规范或钢结构规范的结构疲劳强度核算部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各规范间的异同点;(3) 通过3个集装箱起重机的疲劳计算实例直观地展示我国新旧起重机设计规范以及和国外几个主要设计规范间的差异,展示应力比法和应力幅法间的的差异,并通过理论和实际的分析,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和观点;(4) 引用美国NCHRP疲劳试验的结果证明影响焊接件疲劳强度的生要因素应该是应力幅值Δσ和接头连接类别,而与结构件本身的材料强度和应力循环特性几乎无关。 本文的研究与结论为起重机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