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方蜂胶微胶囊产品的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蜂胶作为“天然免疫增强剂”、“天然广谱抗菌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在我国的生产销售中,蜂胶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对蜂胶的深加工工艺以及复方蜂胶产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出一种包含蜂胶全部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并辅助以具有活性因子的纯中药——紫苏、灵芝孢子配伍,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微胶囊包埋技术,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三种复方蜂胶产品——蜂胶紫苏片、蜂胶紫苏硬胶囊和蜂胶紫苏灵芝软胶囊,并从药理作用角度阐述了产品的多种保健功效。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将CO2超临界萃取后的蜂胶残渣用95%乙醇二次提取得到的提取产物在颜色、味道、可塑性方面均与醇提蜂胶极为相似。对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的黄酮种类和总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并与醇提蜂胶、超临界蜂胶相比较,结果表明: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18.798mg/kg,与醇提蜂胶(127.808mg/kg)相近;另外,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中高良姜素含量相当可观,比醇提蜂胶高出28.44%。   2、将醇提蜂胶、超临界蜂胶、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加入到猪油体系中,研究它们对猪油的抗氧化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它们对油脂的过氧化保护作用顺序是醇提蜂胶>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超临界蜂胶,这与总黄酮检测结果一致。这也说明蜂胶经过CO2超临界处理后,可进行重新二次醇提,只要时间充裕,方法得当,所获得的产品和原胶乙醇提取处理下的功效成分相差不多。   3、在以大豆油为主料,多种壁材、乳化剂、稳定剂为辅料进行多次预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以SPI与MD复配为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CMC为稳定剂进行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的制备。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为:SPI∶MD=1.5∶1,壁材:芯材=2.5∶1,固形物浓度15%,CMC用量5g/L;最佳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pm。制得的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呈淡淡的黄色,香味浓郁,粉质细腻,溶解度93.1%,包埋率67.63%,微胶囊粒径22.8μm。   4、以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为原料制备微胶囊粉末,研究了芯材比例、壁材比例、稳定剂用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化稳定性和黏度的影响。试验发现,要使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粉末不下沉,其乳化液黏度必需要在2500MPa·s以上,但是黏度也不宜过大。当黏度为5000MPa·s时,已对后续的搅拌、均质以及冷冻干燥带来困难。以乳化稳定性和黏度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微胶囊粉末的制备配方为:芯材比例(蜂胶∶大豆油)=1∶5,壁材比例(变性淀粉∶麦芽糊精)=1∶2,CMC用量:7.5g/L,固形物浓度30%;最佳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60℃,均质时间6min,均质转速4000rpm,与超临界蜂胶与超临界紫苏籽油混合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一致。制得的醇提超临界蜂胶剩余物微胶囊粉末呈淡咖啡色,有蜂胶特有的香味,质地疏松,溶解度为91.8%,密度为0.423g/cm3,包埋率69.87%,粒径18.5μm。   5、将制备的两种微胶囊粉末与超临界萃取的灵芝孢子油混合,用胶皮包裹,可以制成蜂胶紫苏灵芝软胶囊;将制得的两种粉末加上白糖、淀粉、硬脂酸镁,通过压片,可以制成蜂胶紫苏片,另外,还可以将两种微胶囊粉末制成硬胶囊。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复方蜂胶产品的生产中,可以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丰富产品的剂型,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蜂胶微胶囊产品问世。
其他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点多面广,特别是中央级建筑施工单位,财务核算按项目部管理,财务核算层级多,同时企业会计核算软件也不统一,实际工作中多种管理软件在集团内并行使用,系统或
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和结构特征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结合课题组前期高通量测序的结果和数据分析,以可能调控肌纤维类型的miR-127为研究对象,旨在阐述miR-127
201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气象部门迅速响应,积极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和研究,并在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锌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理。试验选取128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公猪,随机分为四个组: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
盐池县干旱风沙区,多年来农牧民单纯追求牲畜存栏量,加上人为的滥垦滥挖等原因,致使草原超载、退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03年该地区实行了禁牧。禁牧对该地区农牧复合生产系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