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稻蓄留再生稻是头季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腋芽再次生长收获一季的水稻。再生稻种植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其栽培技术要求较高、适宜种植的品种较少、手工作业等问题,限制了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如果实现头季机械化收获蓄留再生稻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技术瓶颈。因此,筛选适宜的再生稻品种和探明头季机械收获对再生季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候选品种和技术理论指导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咸宁市咸安区宝塔镇和荆州市洪湖市沙口镇大田条件下进行。选用已在湖北省作再生稻试种的中稻品种作为供试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在此基础上选用选取部分代表性品种开展头季收获方式对再生季产量影响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湖北地区作为一季中稻蓄留再生稻选择生育期在138 d以内,在3月底之前播种头季实际生育期在128 d至149 d之间,再生季生育期在55 d至73 d之间,大田实际总生育期则不超过221 d的品种正常年份再生季可以安全齐穗和成熟。2.不同品种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天优华占、宜优673、准两优527、隆两优华占和深两优5814的头季产量比对照丰两优香1号高3.4%~20.4%,再生季C两优4418、广两优476、宜优673、两优6326和新两优223的产量比对照高3.5%~58.9%。比较头季和再生季合计的产量表现,C两优4418、隆两优华占、深两优5814、广两优476、新两优223、两优6326和准两优527比对照高4.4%~16.3%,可作为适宜湖北省推广再生稻种植的候选品种。3.比较分析再生季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影响再生季产量的主要原因,因此,选育再生力强,或再生力中等但穗型较大的品种有利于再生季的高产。4.头季稻桩生物量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头季生物量和收获后稻桩量,有利于提高再生力和再生季有效穗数。5.不同品种头季、再生季的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再生季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比头季分别高出0.80%、4.91%和57.4%,再生季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比头季分别低66.8%和82.4%。综合而言,黄华占、广两优476、C两优4418、隆两优华占和深两优5814再生季的米质较好。6.比较头季不同收获方式对再生季产量的影响发现,头季机械收获相比人工收获导致再生季产量降低13.3%~33.6%,主要原因是机械碾压导致再生季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生物量的显著降低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