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后,德国的战后重建迅速而卓有成效,2007年实现GDP24238亿欧元,重新成为欧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仪次子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强国,其制造业水平更是让世界瞩目。在德国的经济崛起过程中,对外贸易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极大地拉动了德国经济的增长,2007年德国对外贸易总额17415.6亿欧元,其中出口9690.5亿欧元,居世界首位。中国是新兴崛起的制造业大国,德国与中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7年双边贸易额941.1亿美元,中国一举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分析德国对外贸易的特征、优势及其来源,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促进两国双边贸易,对两国的经贸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古典经济学对于贸易优势问题的探讨开始,归纳总结了有关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优势及其来源的理论,介绍了德国的经济概况以及对外贸易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德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特征和地区流量特征,得出在德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尤其以机械、化学、汽车制造、生物科技等产业的产品为核心,在国际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德国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现代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级人力资源要素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与出口紧密相关的科研传统、政府出口导向的政策支持、庞大的产业集群以及品牌化的企业战略;在流量特征方面,德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成员国,此外德国更易于跟人均GDP差距较大而且经济规模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开展双边贸易。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德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两国都至关重要。分析发现,中德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德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顺差主要归因于中德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两国市场规模的对比,同时指出,中国有望扭转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的地位。德国对华出口优势商品与其对外贸易优势商品结构基本相符,德国从中圜的进口也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除机械、金属等产品以外,纺织品、鞋类、家具和服装等比例较大。中国对德国的出口应注重在机械、机电产品、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本为对中国如何借鉴德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验以及中德双方如何共同促进双边贸易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