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所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词话考略、《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版本考证、《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版本与弹词的关系、结语。词话是中国说唱文学研究链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产生于唐宋、兴盛于明、演变于清的词话,既承上衔接远古文明的说唱文学体系和南北朝以来的变文,又启下衍生出明清时期重要的南北两支说唱文学的重要曲艺曲种——弹词和鼓词。对于词话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开始,前辈学者已经从词话的概念、演变、现存情况以及影响诸方面展开了讨论。在这些讨论中,曾多次提及现存的一部以讲史为主的明代《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且都谈到了它的重要性——现存明代少有的(约十五种)词话之一,现存的唯一一部明代讲史类词话。其完整的文本存在,为我们研究词话的体制、说唱的程序、文本内容形式、与前后衔接的说唱文学曲种的关系等,均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但对于这样一部重要的著作的研究,目前所能见到的论文寥寥,从著作本身的版本传承体系来进行研究的则更少。本论文即是选取《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的版本传承体系角度来展开研究的。此问题的澄清,将对于这部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诸如文本形式与内容、文本作者、文本思想、文本影响等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也为中国说唱文学史的研究提供前期的重要成果。本论文也是李雪梅老师主持的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鼓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代《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的作者问题,本文中也略有提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部著作一般在卷首书名页中均题署为“杨升庵先生”,即杨慎。本文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样的题署大致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为杨慎所做。因为现存序文资料最早的是嘉靖年间阴武卿所撰序(阴武卿中进士时,杨慎仍然在世),序中即提到杨慎撰辑十段锦词话之事。阴武卿本被明代人称作“蜀本”。来自蜀本的万历壬辰陈继儒本,据当时持有此本的明崇祯年间朱茂时确言,曾有杨慎自序,并且放入了朱所刊行的崇祯辛巳刻本《重刊增订廿一史弹词》卷首。但今天上海图书馆所藏本,未见此序(杨慎文集中也未见此序),是否收藏或重新装订时佚去还是根本就没有放入,待异日得此同样刻本再做结论。我们暂且将蜀本定为杨慎生前亲自编定的本子,而此蜀本系统的本子一直到民国期间仍有传承增补。一种是托名杨慎所撰,这样的本子有“乾隆辛酉重镌”本,书名页署名“成都杨升庵纂”,“念一史弹词注”。书前序文中已经明确说明,这部书是乾隆年间孙殿安先生所撰,作注者是其弟子吴如珩。正文已经不是《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的散文加攒十字句式,而是纯粹的弹词的标准的七言句式,内容也完全不同。《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从嘉靖年间刊行后,到了明末除其词话本名之外,又被称作《廿一史弹词》,其内容、形式均未改变。到了清代以后,蜀本系统词话的名称不见了,仅见者只有《廿一史弹词》。本论文即从版本演变的角度具体论述了这部著作与弹词的关系。本论文是首次从版本文献学的角度对明代《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展开的研究,很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漏,恳切地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