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氯离子时,过高的环境渗透压会导致菌体内的酶和微生物的细胞膜被破坏,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产生毒害作用,导致除碳脱氮效率下降。驯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氯离子的耐受范围有限,而且对环境的变化敏感。本研究旨在构建高效耐盐脱氮复合菌剂,探讨C/N、pH、盐度和温度对耐盐脱氮复合菌剂脱氮效果的影响,为高效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强化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寻求最佳环境条件,通过对耐盐脱氮复合菌剂投加量和系统运行周期的优化,为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本研究对提高高盐废水脱氮效率与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效运行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成熟耐盐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35株耐盐反硝化菌(Halomonas sp.)、耐盐硝化菌(Bacillus sp.)和普通耐盐菌(Halomonas sp.)中,优选出耐盐反硝化菌F2、F3、F5和F10、耐盐硝化菌X23和普通耐盐菌N39。通过考察三类功能菌在不同比例下复配后的脱氮特性和生长特性,构建出F3:F5:X23:N39体积比为1:1:10:60的高效耐盐脱氮复合菌剂。该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反应过程中无亚硝氮积累。通过考察C/N、pH、盐度和温度对耐盐脱氮复合菌剂脱氮效果的影响,发现在其它条件一定时,耐盐脱氮复合菌剂的最适C/N为15:1,最适初始氨氮浓度为100 mg/L,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盐度为3%,耐盐范围为3%-7%。在优化条件下,耐盐脱氮复合菌剂的脱氮率为98.57%。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初始氨氮浓度、C/N、投加量三因素对耐盐脱氮复合菌剂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对耐盐脱氮复合菌剂脱氮率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交互项、二次项对脱氮率的影响显著,且响应值脱氮率最大为99.63%时,初始氨氮浓度、C/N、投加量分别为121.51 mg/L、14.95、5.4%。将人工构建的耐盐脱氮复合菌剂投加到高盐废水处理系统中,对比分析生物强化系统与对比系统中氮素转化、pH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工艺最佳运行周期。研究表明,SBR工艺的最佳运行周期为进水时间为30 min,曝气时间为6 h,搅拌时间为1 h,沉淀时间为1 h,出水时间为30 mmin。对生物强化系统与对比系统进行盐度冲击对比试验。当分别受到5%和7%盐度冲击时,两个系统的脱氮率均发生大幅度下降,恢复原盐度后,强化系统活性污泥先于对比系统恢复活性,且强化系统恢复后的出水总氮浓度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当高盐系统受到0%盐度冲击时,对比系统耐盐活性污泥失去活性,并且无法恢复,而强化系统只需投加少量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即可快速恢复活性,且出水总氮浓度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研究表明,耐盐活性污泥对进水盐度有一最低耐受值,当进水盐度低于此浓度时,微生物吸水膨胀,导致细胞破裂菌体死亡,最终使系统内的活性污泥失去活性;而经过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强化的活性污泥系统具有较强的抗盐度冲击能力和较好的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