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从1970年起至今,她共著有八部长篇小说。本论文通过对其中四篇小说《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宠儿》(1987)、《爵士乐》(1992)的分析,探讨了莫里森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女作家,不仅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更受到非洲传统文化影响的一面。笔者通过对渗透于该四篇小说中的根植于非洲大陆的黑人民间传说、神话以及一些非洲宇宙哲学如相信神灵、祖先灵魂和非祖先灵魂的存在等等的分析,发现这四部小说享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强调祖先的重要性,这也是非洲宇宙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从而,笔者指出莫里森通过对这四篇小说中黑人主人公不同命运的描写,旨在提醒现代美国黑人青年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因为只有记住自己民族的历史,才能在现代美国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身份定位的问题。因而,笔者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了莫里森写作的动机和其主人公们在白人社会中对自我身份的探索。本文还从黑人女权主义角度讨论了莫里森在这四篇小说中毫无例外地选择女性作为祖先的象征以及其他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