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个体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使用计算机的经验。但是使用计算机并不总是一件令人兴奋或满足的事情,甚至有的计算机用户非常厌恶或害怕使用计算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计算机焦虑”。因此,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用户的情绪体验或心理反应日益引起了研究者的密切关注。目前有关计算机焦虑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非熟练的计算机用户解决简单的计算机任务的而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是否也适用于高水平的计算机用户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研究所关注的正是不同计算机水平用户中计算机焦虑、经验、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以及这些个性特征对用户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改善这些个性特征的教学策略。根据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分别选取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研究生和2006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测量了被试的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从而为后面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然后分别选取不同的目标任务,对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会对被试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统计他们的学习结果,从而探讨计算机焦虑、经验和自我效能对被试学习结果的影响,和计算机焦虑、自我效能对被试学习行为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阐释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社会认知论,对本文中出现的计算机经验、计算机焦虑、计算机自我效能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设计。详细介绍了实验流程、实验被试的选取、测量方法的选用、研究假设以及实验过程的设计,并对文章数据处理可能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其中实验过程的设计是本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本章对调查问卷和实验所得数据使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并对得出的结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主要分析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低水平计算机用户组与高水平计算机用户组计算机经验的比较;计算机焦虑、经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计算机焦虑、经验、自我效能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计算机焦虑、自我效能对学习行为的影响等。本章所使用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t检验、皮尔逊积差相关、多重线性回归等。第四章,在前面得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的结论,并以此为依据论述了本研究对于教育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教师如何根据用户学习行为的差异,有效地辨别用户计算机焦虑和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以及如何有效地降低低水平计算机用户的计算机焦虑和提高高水平计算机用户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最后,本章在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