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案例分析法,将Sperber和 Wilson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反语分析的实例中来,对广告反语使人感兴趣的程度做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共分五个部分(1)绪论(2)文献回顾(3)相关理论(4)研究方法及广告案例的分析(5)结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动机、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在第二部分的文献回顾中本文对反语的理解进行了探讨,包括传统语义学上的诠释,逻辑学上的阐释,Grice理论对反语定义的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理解广告中的反语现象进行的简单探讨。本文在第三部分按照Communication and Inference→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Relevance and Cognition的顺序对 Sperber和Wilson的相关理论做了系统的阐述,将信息传播的相关性和信息接收的认知性融合在一起,使相关理论有了更多的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因此第四部分的案例分析最为重要。分析主要是以第三部分Sperber和Wilson的相关理论为依托,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按照五步模式图进行的,包括不相关分析,背景分析,共识分析,问卷结果曲线图示以及认知结果分析等五项,分析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分析的有效性。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对所选17个案例中的11个进行了重点分析。17个案例分别取自广告语书目以及网络资源,未加分析的六个案例亦在附录Ⅰ中注名其来源。实验的方法是问卷调查式的随机采访,对象是百货超市内的31名顾客,问卷的内容是他们对本文所选广告案例的感兴趣程度,问卷的全部结果体现在附录Ⅱ中的表格数据上,原始问卷在附录Ⅲ中列出。由于样本数量只达到统计学的最低样本要求,因此很难得出一个普遍有效性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最大的局限性。而本文的写作目的亦很明确,即通过分析反语在广<WP=5>告中的运用,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反语运用在某些广告中确实能使读者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