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家庭代际互动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微信诞生起,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朋友圈功能也扮演着特殊角色。一方面,微信朋友圈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日常生活状态的场景,人们可以尽情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微信朋友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并成为家庭间沟通的重要渠道。本文立足于人际传播的视角,以家庭代际互动作为研究对象,借用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渗透理论等分析工具,通过深度访谈、网络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家庭两代人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互动行为及其深层原因。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对20组家庭中40位亲代与子代的访谈,结合历时一年的网络民族志观察,揭示家庭代际间在微信朋友圈中所面对的现实困境,以此促进家庭代际间更好地借用微信朋友圈维系日常生活的关系。本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语等三大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随着互动方式逐渐由物理世界转向了网络世界,家庭代际间的互动在微信朋友圈中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新景观。第一章对微信朋友圈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予以呈现。微信朋友圈实现了一种代际交往的“双重勾连”,即将家庭个体与家庭整体、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相互勾连。在彼此数字化身份可以流动的过程中,远距互动的在场体验成为了一种可能,通过家庭代际间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互动,彼此间的关系进而巩固与发展。第二章通过深度访谈文本指出,人们习惯于每天通过微信朋友圈浏览他人的近况并通过“点赞”或“评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互动,以此维护与巩固着双方的亲密关系。但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家庭代际互动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例如共同话题的参与度偏低、个人隐私的公开化风险、网络符号的意义误读、情感的泛化与疏离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代际间的关系。第三章着眼于促进家庭代际间的良好互动,通过深度访谈的文本,提出在微信朋友圈中家庭代际互动的理想状态,即应当拓宽共同话题的广度与深度、构筑和谐平等的沟通关系、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培育质疑精神与提升辨别意识。本文进一步发现,亲代更愿意采用“评论”的形式对子代进行交流,子代更喜欢通过“点赞”的形式表达对亲代的关心。此外,对于两代人而言,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对于同代人而言,微信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却将彼此的关系逐渐疏远。
其他文献
初级卫生保健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及健康服务。它处于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服务于个人、家庭及社区的第一线,尽可能地将防治与保健
主要运用了文献法、分析法,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以来,如何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相结合进行探讨与分析。《标准》的指导思想与高校体育教育"健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和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承办的“2013全国微侵袭神经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联合年会及学术研讨会”将于8月16~18日在太湖之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将延续一贯的前沿、开放风格,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就微创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领域的进展和前沿技术做专题报告,分享他们的渊博知识和先进经验;同时倡导热烈、活跃的氛围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请亲汉朝,汉元帝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精心打造胡汉和亲。昭君出塞,生儿育女,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从研究和亲文化这个角度评论
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
农业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激烈争论,已经由纯粹的科学问题转移到利益问题了。对科学家来说,如何把农业转基因研究造福人类,既是他们的道德责任和优良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保证农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