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微信诞生起,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朋友圈功能也扮演着特殊角色。一方面,微信朋友圈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日常生活状态的场景,人们可以尽情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微信朋友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并成为家庭间沟通的重要渠道。本文立足于人际传播的视角,以家庭代际互动作为研究对象,借用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渗透理论等分析工具,通过深度访谈、网络民族志等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家庭两代人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互动行为及其深层原因。具体而言,本文通过对20组家庭中40位亲代与子代的访谈,结合历时一年的网络民族志观察,揭示家庭代际间在微信朋友圈中所面对的现实困境,以此促进家庭代际间更好地借用微信朋友圈维系日常生活的关系。本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语等三大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随着互动方式逐渐由物理世界转向了网络世界,家庭代际间的互动在微信朋友圈中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新景观。第一章对微信朋友圈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予以呈现。微信朋友圈实现了一种代际交往的“双重勾连”,即将家庭个体与家庭整体、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相互勾连。在彼此数字化身份可以流动的过程中,远距互动的在场体验成为了一种可能,通过家庭代际间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互动,彼此间的关系进而巩固与发展。第二章通过深度访谈文本指出,人们习惯于每天通过微信朋友圈浏览他人的近况并通过“点赞”或“评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互动,以此维护与巩固着双方的亲密关系。但是,在微信朋友圈中,家庭代际互动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例如共同话题的参与度偏低、个人隐私的公开化风险、网络符号的意义误读、情感的泛化与疏离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代际间的关系。第三章着眼于促进家庭代际间的良好互动,通过深度访谈的文本,提出在微信朋友圈中家庭代际互动的理想状态,即应当拓宽共同话题的广度与深度、构筑和谐平等的沟通关系、子代对亲代的文化反哺、培育质疑精神与提升辨别意识。本文进一步发现,亲代更愿意采用“评论”的形式对子代进行交流,子代更喜欢通过“点赞”的形式表达对亲代的关心。此外,对于两代人而言,微信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对于同代人而言,微信朋友圈在某种程度上却将彼此的关系逐渐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