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供给要素生产率的苏、浙、粤比较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式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前期实施的刺激政策仍在消化,产业发展正经历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产业是经济研究的核心,社会生产、经济生活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持,新常态下新形态的经济转型更离不开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产业转型即产业由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低能耗、高效益、集约化转型;产业升级即产出的产品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由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构成,是主要由投入产出关系体现的产业高级化发展过程,产生的结果是生产质量和效益水平的提升。能够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和结果的是投入要素数量、结构和技术水平,实质是生产率的改变,这其中既包含资本、劳动力等供给要素投入的生产率,又包含供给要素在产业间由生产效率较低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部门自由流动带来的结构生产率,还包含体现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应该从生产率问题入手,将供给投入、供给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作为衡量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准,用改善供给的方式实现产业的高级化。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不应该孤立的进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相互对比、借鉴分析才能更加清晰的被认知。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军省份,同时也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它们的产业发展自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对江苏、浙江和广东三个省份施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深度发掘各省份内部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欠缺,有效治愈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源症结,为地区产业的发展减负增效、提升动力。另外,这样的对比研究也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同处于第一方阵的江苏、浙江和广东发挥出应有的产业转型升级先行示范作用。本文的研究紧随国家改革脚步,以苏、浙、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个省份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供给要素角度切入构建合理计量模型—拓展的索洛增长模型,对比不同地区供给要素生产率水平,旨在找出制约地区产业发展的根源性问题,为三个省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切合地区实际的参考建议。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引发了系统性风险。学术界和监管当局对此非常重视,国内外普遍认为这次危机的爆发主要源于金融体系缺乏宏观监督管理,尤其是对系
用激光散斑法对金属材料焊接件进行照相,得到在某一温度区间的双曝光位移散斑图,然后用逐点分析法分析焊接部位附近的热位移场,进而求出热应变、热应力的分布,通过实例检测出焊缝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要顺利实现这些目标,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路是不二选择,其中尤以推进城镇化更为迫切。而城镇发展到今天,大中城市的承载力已渐趋饱和,其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也有限,人们便渐渐把目光放到了小城镇的发展上。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也反映出对小城镇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既然小城镇的发展已如此重要,那么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资金来源和政策调控手段的
该文建立了用于表面单分子膜研究的垂悬液滴球体模型。据此模型,对具有荧光生色团的表面活性剂荧光分子,计算了荧光分子的偶极矩强度分布、分子密度分布以及荧光图象强度分布;对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赋予其新的内涵。就目前而言,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而且也包含社会结构变革、民主与法制建设、文化发展等诸多内涵,是社会的系统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