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悟空形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孙悟空的银幕形象被不断的赋予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孙悟空形象的发展和嬗变既是社会文化趋向的折射,又是电影艺术审美取向发展的标志,更是创作者个性和艺术创新的体现。依本文研究统计,孙悟空形象在电影银幕上的第一次出现是1926年,1926至今,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形象的华语电影总计约63部,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孙悟空的银幕形象历久弥新,同时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电影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被东南亚、欧美等其它地区的影视作品纷纷采纳。近年,西游题材再次成为银幕热点。在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西游”题材影片总票房收入约33亿。本文主要以1926至今的60余部“西游”题材影片(含少量日韩影片)中的孙悟空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孙悟空银幕形象嬗变的历程及其成因。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孙悟空形象的源起及其原型形象的确立。分析吴承恩小说中对孙悟空原型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定位。第二部分,研究中国银幕上的孙悟空形象及其历史嬗变;分析从1926年至今将近90年的时间里孙悟空在银幕上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形象嬗变,1926-1966年表现为一种英雄式的或革命英雄式的教化特质;1976至1990年代初期,表现为一种“人化”过渡;1995年到2010年初,以《大话西游》等影片为标志,表现为一种造型和个性(外在和内在形象)上的颠覆和反叛;近几年来,伴随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几部票房大卖的“西游”大片中的孙悟空形象又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特质。第三部分,对外国银幕上的孙悟空形象的发展进行补充阐述;以韩国和日本两国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为研究对象,举例分析其形象变化的特点。第四部分,研究孙悟空形象嬗变的成因及启示。将孙悟空形象在国内外嬗变的原因总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文化因素、电影本体因素和创作者的创作个性的因素。最终得出三点启示,分别为:孙悟空银幕形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展现出的可塑性特征、孙悟空形象在未来影视创作中创新空间、孙悟空形象作为艺术经典其自身所体现出的恒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