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温室栽培番茄是西北地区番茄栽培的主要方式,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水施肥方式,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衡和物理性能变差。生物炭是一类有机的土壤添加剂,在固氮减排、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在不同灌溉水平下,生物炭不同施用量产生的效应不同。因此,针对西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合理的设置灌溉水平及生物炭施用量对促进温室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及品质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
:
陕西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4S1kj-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452016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栽培番茄是西北地区番茄栽培的主要方式,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水施肥方式,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衡和物理性能变差。生物炭是一类有机的土壤添加剂,在固氮减排、改善土壤性状、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在不同灌溉水平下,生物炭不同施用量产生的效应不同。因此,针对西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合理的设置灌溉水平及生物炭施用量对促进温室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及品质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设置3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W1:75%~85%θf、中度水分亏缺W2:55%~65%θf、重度水分亏缺W3:40%~50%θf,θf为田间持水量),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3个生物炭施用量(C0:0、C1:3%、C2:6%,按照生物炭占风干土壤干重的百分比添加),观测并研究土壤理化指标、番茄各生长阶段的生长生理指标及最终的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对不同灌溉水平和生物炭施用的响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生育期推进,土壤硝态氮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开花坐果后期达到峰值。开花坐果后期和成熟采摘前期亏缺灌溉下的硝态氮浓度均高于充分灌溉,说明增加灌溉量可以促进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充分灌溉下生物炭施入可为植株供应足够的营养,有利于作物对硝态氮的吸收,减少土壤硝态氮滞留;亏缺灌溉下由于作物生理过程减缓,此外生物炭增大了土壤对硝态氮的固持,导致亏缺灌溉的生物炭处理下土壤中硝态氮滞留浓度高于无生物炭处理。(2)土壤脲酶受灌溉影响较小,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受灌溉影响显著。亏缺灌溉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施用生物炭能显著提高各灌溉水平下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充分灌溉下脲酶活性随生物炭的施用而增大,在亏缺灌溉随生物炭施用而降低。说明在水分亏缺时生物炭通过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干旱胁迫对作物产生的危害,并通过提高蔗糖酶活性,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降低脲酶活性,减少氨氮挥发损失。(3)亏缺灌溉对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均产生负面影响,株高、茎粗生长缓慢,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显著降低。在充分灌溉下,生物炭施用不利于植株地上部的生长。亏缺灌溉下施用生物炭对地上部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在充分灌溉下,随着番茄生育期推进,生物炭对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均由促进变为抑制。而亏缺灌溉下,总根长度、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均在生物炭C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根平均直径则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C2W3处理除外)。说明随着灌水胁迫的进行,生物炭能促进番茄根系主要向着毛细根发展,提高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保障植株后期的生长。(4)亏缺灌溉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充分灌溉下生物炭处理的Pn显著降低,中度水分亏缺下6%施用量能提高Pn,重度水分亏缺下3%施用量Pn最大。说明生物炭对Pn的影响不仅受灌水的影响,还与施用量有关。生物炭对Gs的影响与Pn一致。充分灌溉下施用生物炭Tr在成熟采摘期显著增大;亏缺灌溉下生物炭在开花坐果前期显著降低了Tr。说明在亏缺灌溉下施用生物炭能在生育前期通过减少植株蒸腾耗水,维持自身后续生长。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灌溉和生物炭影响显著,水炭交互作用仅对POD和CAT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溉水平的降低,三种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大,且随着水分胁迫的进行,抗氧化酶活性增幅越大。在充分灌溉和亏缺灌溉下施用生物炭均能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灌溉水平下抗氧化酶活性均在生物炭C1水平下达到最大值。(5)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随着灌溉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充分灌溉下生物炭对产量有所提高,尤其是C1水平下差异达显著水平,IWUE在生物炭处理下均显著提高。亏缺灌溉下施用生物炭并不能弥补缺水对植株生殖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生物炭C1水平甚至加深了植株的水分胁迫,从而造成番茄产量和IWUE显著下降。果型指数、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受灌溉和生物炭影响显著,糖酸比仅受灌溉影响显著,水炭交互作用对果型指数、所有营养品质指标影响显著。对果实硬度和果色指数无显著影响。充分灌溉下生物炭施用对番茄品质无显著影响,亏缺灌溉下生物炭可以提升番茄的外观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均随着生物炭施用的增加而增加。(6)综合番茄品质、产量和IWUE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充分灌溉下生物炭C1水平处理的番茄综合价值最高,中度水分亏缺下生物炭C2水平能达到充分灌溉的效果。在水资源满足充分灌溉要求时,生物炭C1水平为推荐用量;在难以满足充分灌溉时,55%~65%θf的灌水量和生物炭C2水平施用量为推荐组合方案。
其他文献
矿质元素是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模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土壤矿质元素在时空上的分布,影响根系的生长分布,进而影响树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开展苹果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试验和氮肥形态试验。其中,滴灌施肥技术参数试验选择毛管布置方式(一行一管和一行两管)、滴头间距(30和50 cm)、施肥周期(15和30 d)
非线性光学(NLO)在激光发明之后迅速发展,已成为光学领域的一个独立分支。非线性光学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计算、光信息处理、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印刷、激光制导、定向能武器等许多方面,目前还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非线性光学领域:用于动态过程研究的超快光谱技术、强场激光物理及强非线性光学效应等。由于非线性光学的应用依赖于高性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为了改变传统低效的“炒菜式”实验探索,以及加快新材料研发速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是水资源时空变率最高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低于400 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且常年暴雨,与植被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水期存在严重错位。因此,水资源不但无法满足工农业的发展需求,而且还对许多地方的人畜用水造成困难。而一些如集水池建筑材料一般是水泥,与土层相容性差,容易坍塌。水泥集水池不但水质不能保证,而且建造成本也高,存在推广困难。水泥集水池区域的土地不能复耕,生
力致发光(Mechanoluminescence,ML)是指材料在受到机械刺激(如拉伸、摩擦、撞击、刮划、挤压、超声等)时产生的发光现象。这种独特的发光现象使力致发光在防伪、绿色照明、生物成像、信息存储与加密、结构健康监测和智能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力致发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性能的力致发光材料仍然稀缺、发光强度较弱、发光颜色单一、发光的重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气体传感器和光电探测器在许多领域有很多应用,由于其具有体积小,费用低,工作环境范围广的优点,深受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关注。三氧化钼(MoO3)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与多价态相关的丰富物理化学性质、高的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如场效应晶体管,电容器、催化剂,光电探测器,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致变色和光致变色器件等。为了提高传感器性能并使其功能多元化,我们采用不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效率低,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品质。农业废弃物经厌氧消化获得的沼渣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是优质的有机肥;而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与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与合适的肥料混合生产炭基缓释肥,能有效解决氮、磷、钾等养分流失的问题,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本研究将生物炭与牛粪沼渣混合制成炭基沼渣肥,与化肥、牛粪沼渣等进行比较,探究其对土壤理化特性、微生物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愈发普遍,但随之而来的营养液回收利用率低,废液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引人关注。通过检测营养液废液的离子浓度,经去除杂质和二次配制后的再利用,可有效提高营养液的循环利用率。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光谱信息融合的设施栽培营养液离子浓度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对设施栽培营养液中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以及磷元素浓度的快速检测,进而为营养液浓度
稀土材料因为其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特定的发射波长、窄的发射半峰宽和毫秒级的延迟荧光等特点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稀土荧光探针,稀土OLED,稀土激光器、稀土防伪材料等。然而,根据Laporte定则,镧系元素的f-f电子跃迁属于禁阻跃迁,虽然这使得镧系离子展现出较长的荧光寿命,但同时也导致其存在摩尔消光系数小,发光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研工作者们
日光温室在设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日光温室蓄热墙体通过蓄放热维持室内温度稳定,保证作物生长。但传统日光温室北墙多采用粘土、砖墙作为蓄热层材料,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日光温室的发展需求,亟需开发新型、低成本、节能环保蓄热墙体材料。相变材料(PCM)是通过物理相变过程吸放热实现热量的存储与释放,能维持温室内温度稳定在其相变点附近,从而达到调节室温、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
表面润湿性是固态材料重要特性,主要受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和表面微纳结构的调控,可出现超润湿态,如超亲水、超疏水。在耐腐蚀、抗菌、防冻、自清洁、油水分离、传感器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但随着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对固态表面润湿性的可控性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苛刻,进而发展出由外界激励,如光、电、热、磁等诱导固体表面化学成分或者表面微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激励固体表面发生润湿性转变,这为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精确调控和智能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