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中国的适切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试图在对后现代课程观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对后现代课程观作一种建设性的解读,深入剖析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状况以及中国课程实践之间的亲和力和不可通约性,探讨在后现代课程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是如何发挥着它们的表层和深层的作用,挖掘出后现代对中国课程实践的适切性价值,从而使中国课程理论的发展能在一种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方向,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良好的生态背景。 论文共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厘清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后现代课程观的特点,同时,出于参照和比较的需要对后现代课程观进行评价和解读。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是重点,着重分析后现代课程观对中国课程的适切性问题。这一部分分为三章,分别论述后现代课程观在中国的背景及阐释焦虑以及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同时深入探讨后现代课程观对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无论从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语境或中国实际课程状况出发,都可以找到与后现代课程观相契合的亲和之处,从而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提供了文化土壤。后现代批判精神的某些要素,早已内在于中国智慧之中,使得我们今天在接受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时显得比较容易、比较自觉。同时,后现代主义课程在中国又有其不可通约之处,诸如中国主流文化的制导和抵制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难于操作等等。全文重点放在后现代课程在中国的适切性分析上,旨在以后现代课程观在中国的适切性探讨为突破口,寻找后现代课程观中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为我国课程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材料。后现代课程观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比如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的反思,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崇多元、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需要渗透关怀的理念等等,都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骨干力量,肩负着“辅”与“导”的重要任务,因此,提升自身形象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辅导员树立良好形象的意义入手,提出了辅导员具备良好形
研究者在本论文中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一所实行小班化教学试点的小学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日常教学现场的深入观察,来透视小班化教学的真实进展过程,真实、细节化地展现这个从“形
激光测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全球表面地形确定和空间星球探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测高的原理和精度计算,并对三种测量模式进行了比较。
目的:探讨怀旧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怀旧疗
城乡结合部是城镇化发展中的特殊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呈现出格局动态性、样态过渡性、群体异质性、诉求多元性、城乡文化冲突等阶段性特征,给城乡结合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它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倡导探究式学习,进行探究教学的理
<正>友人整理旧物,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签题为《褚河南墨宝》的残册,即史书所称的褚遂良书《唐太宗文皇哀册》(以下简称"哀册")。惜册页锦饰已糜烂脱落,通册水湿,页有霉生。污染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云技术逐步渗透到数字校园建设中,智慧校园取代数字校园成为未来校园学习环境的必然趋势。以实际案例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当前数字校园发展中所存在不足问
<正>古往今来,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产生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样式。艺术史在一代代艺术家不断继承、创新的过程中积淀、丰富、发展,形成了今天五彩斑斓的
本论文进行的是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与数学问题表征的相关研究。研究以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认知作业分析法,对南京三所中学的232名初三学生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