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3D U-Net分割脑胶质瘤的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胶质瘤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癌症肿瘤。精准划分脑胶质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精准区分脑胶质瘤内部的各个区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方法与机器学习的分割效果已远低于深度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分割脑胶质瘤已成为脑胶质瘤分割的研究热点。针对脑胶质瘤样本数据量少的问题,研究了从形状层面增加数据多样性的方法,在仿射变换增强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弹性变换对脑胶质瘤数据进行增强。针对U-Net分割脑胶质瘤缺乏空间与全局信息等问题,首先在U-Net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改进的GR-U-Net模型。GR-U-Net在编码和解码阶段的子模块中引入残差机制,并运用组归一化减轻了批处理数量对模型的影响,提高了脑胶质瘤的分割精度。为进一步提高脑胶质瘤的分割精度,在网络编码阶段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并在输出层之前加入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以便最终特征图能融合多个尺度的信息,为此提出了改进的PPAD-GR-U-Net模型。PPAD-GR-U-Net还融合了网络级联机制,强化了脑胶质瘤的空间信息,实现了从模糊到精确的逐步训练与预测。最后使用传统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了后处理,包括去除孤立像素点以及进行孔洞填充等,进一步提升了脑胶质瘤的分割效果。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脑胶质瘤分割方法的性能,在Bra TS2018验证集上进行了消融实验评估。利用PPAD-GR-U-Net对增强区域、全部肿瘤区域、肿瘤核心区域进行了分割,得到的Dice系数分别为0.8003、0.9006、0.8211,敏感度分别为0.8083、0.9059、0.8039,特异度分别为0.9982、0.9951、0.9985,豪斯多夫距离分别为3.2699、5.00138、8.40324。实验结果表明,PPAD-GR-U-Net能对脑胶质瘤进行高度精准的自动分割,初步了满足临床诊断与治疗对脑胶质瘤分割的应用需求。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多期DID方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内部治理质量、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进而提升企业实体投资规模。异质性
目的:来源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金属/类金属,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复杂的影响。然而,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多关注单一金属暴露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关于多种金属/类金属暴露与死亡风险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基于东风-同济队列开展前瞻性的研究,探究多种血浆金属/类金属浓度与全死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三个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6155名研究对
随着CMOS集成电路工艺已经来到5nm技术节点,传统的Si基MOSFET的特征尺寸和器件结构已经达到了它们的理论物理极限,从而限制了CMOS集成电路向高性能、高集成度方向的发展。为了满足MOSFET特征尺寸按等比例缩小的需求,同时克服小尺寸效应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器件性能的障碍,需要从衬底材料、栅介质材料以及器件结构这三方面去打破传统技术的瓶颈。Ga As由于其具有高的电子迁移率和大的带隙宽度,并具有
第一部分7,8-二羟基黄酮通过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免受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背景】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并发症中起关键作用,而OSA与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密切相关。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基础研究方向之一,其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物体,指明物体的位置与类别。相比于一般目标检测任务使用水平包围盒描述物体位置,多方向目标检测要求进一步指明物体的方向性。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一般目标检测算法迎来巨大的进步,然而这种水平包围盒检测算法并不适用于检测具有明显方向属性的目标,例如遥感图像中的物体、场景文本等。精确地检测多方向目标能在城市规划、安防、车流量预测、自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焊接在机械制造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这不但改进和优化了自动化技术和焊接技术,同时也创新了自动化焊接设备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本文主要以自动化焊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策略为研究目的,通过实例案例分析焊接机器人在在自动化焊接系统选择方面、工程方面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自动化焊接技术在精密零件制造中的具体应用,为机械制造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该行业更好的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发展,芯片的集成度日益提高,电子产品也趋于小型化。全集成的Buck转换器可以避免使用体积庞大的片外无源器件,显著降低了成本,同时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使得全集成转换器存在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因为电感和电容的高度集成化,转换器的工作频率高达几十兆甚至上百兆赫兹,此时由于开关损耗和反向电感电流的存在,系统轻载时的效率大幅降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PFM策略—自适应固
海洋中波浪对于人类的远洋和近海活动有着深远影响,但过大的波浪引起的海啸会对人员安全与经济造成损失。因而精准的短期波浪预报对于人们进行远洋活动、渔业养殖、海上石油开采、远海和近海的海洋平台的布局和建造等相关活动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因为海浪的随机性,非线性共振等因素,海洋工程中的许多常规问题仍具有挑战性。现如今对于波浪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动力学为基础进行研究,另外一种是利用统计学进行研究。以
随着锂离子电池日益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其安全性受到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同时,相变材料(PCM)作为新型储能材料被大量应用于散热系统,复合相变材料(CPCM)能够提高材料导热率。为了探讨复合相变材料在提高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安全性中的作用,本文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得出以下结论:(1)使用NTGK模型模拟了单体锂离子电池的放电产热行为,使用热失控模型模拟了电池的热失控过程,发现电池在温度达到150℃
受益于超构表面超薄,轻巧紧凑的优势,光学超构表面在微型光学器件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因为结构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超构表面展现出许多新颖的功能。其中非线性光学作为现代光学的重要分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非线性超构表面使用电介质或者表面等离激元实现非线性信号的产生和控制。而复合超构表面则是利用多种材料的组合来实现这种功能。本文证明并展示了,通过结合表面等离激元和高非线性材料,可以高效的产生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