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克斯曾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描述:“文化商品要想流行,就必须满足相互抵触的需要……任何一种产品,它赢得的消费者越多,它在文化工厂现有的流程中被再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它得到的经济回馈就越高。”①这也解释了文化影视与市场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当下,我国电视剧走向类型化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的电视剧艺术从1958年至今,尽管经历了短短50年在发展,但发展却是异常迅猛的。有资料显示,从改革以来至今,中国不仅是当今世界上头号电视剧生产大国,还是头号电视剧播出与观众文化消费大国……年产量已逾8000集。②如果说,当前国内电视剧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攀升是我国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电视剧类型的出现便成为这一趋势的必然结果。近些年,中国电视剧类型的发展势头迅猛,且对其的理论研究也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所以这次在导师姚宝瑄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十一个人组成了一个电视剧类型研究系列小组,就中国正在发展中的类型电视剧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研究。希望我们所做出研究成果可以对类型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能为它今后的发展的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本文的着眼点是电视剧类型之一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主要分析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描述中,运用的一些电视剧类型化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塑造观念的创新与突破。军事题材电视剧作为众多电视剧类型中的一种,以反映中国革命的重大题材和特殊内容成为了类型电视剧中较为重要的角色,也被称为“主旋律”电视剧。随着90年代以来,军事题材电视剧与市场结合的不断紧密,军事题材电视剧跳出往常既定叙述和描写模式,不论是在影视语言还是在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不断寻求创新,摆脱了军事题材电视剧中英雄人物长期以来作为“政治工具”和“道德楷模”的标志性影响,转而回归到真正的艺术审美性上来。与此同时,通过电视剧类型化的手法进行创新,在符合主旋律既定要求的同时,创作出一批个性鲜明、具有较强艺术审美性的典型人物和代表作品。并且,经过创新后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在保证了自我艺术价值的同时,又恰到好处的迎合了商品市场的需求,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化”功能。从客观上看,它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将中国军人形象塑造的史无前例的丰满和立体,令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产生共鸣。它将英雄的塑造点回归到“人”本身上来,真正从客观角度出发,刻画出更为真实、具体的中国军人形象。把中国军人首先放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之中,然后在此情境和身份之下再谈军人的职责、使命及其它。在宣扬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同时,更是从客观立场审视战争给中国以及世界带来的最本质的灾难和意义。本文主体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抗日题材电视剧作为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一支,于2005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创下荧幕收视新高的《亮剑》与《历史的天空》为例,对这两部典型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典型军人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其中表现出来的军人概念与之前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军人形象之间的差异做分析;第二章,将两部电视剧中的典型军人形象之间做对比分析。以我军方阵中的代表人物李云龙、姜大牙,国民党军队将领代表人物楚云飞、张默涵等人为例,将他们作为在抗日战争中处于不同政治立场的中国军人代表做比较研究。侧重于展现抗战时期,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之下,这部分军人首先作为中国人呈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这两对儿人物之间在塑造方式上的不同;第三章,着重论述我国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中主题英雄的嬗变,旧英雄人物塑造手法的解构。《亮剑》与《历史的天空》中英雄主题表现方式的审美化。英雄主题向更加突出人文关怀视角出发,着重塑造英雄人物心理活动与情感纠结,力求对部队的生活状况的真实再现,从而使其在本质上更加具有深刻的人文、历史内涵。第四章,以我个人的一孔之见对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未来发展趋势做浅显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