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聚铝形态中,谁是关键絮凝形态一直存在争议。很多学者认为,中等聚合度的Alb是关键形态,且Alb与K-Al13有较好相关性,K-Al13含量越高,絮凝效果越好,所以K-Al13倍受关注。也有学者认为,聚铝阳离子电荷越高,絮凝效果越好。而将带有7个正电荷的“笼状"K-Al13和带有15个正电荷的“板挂式"M-Al13直接进行絮凝性能对比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制备了高纯氯化M-Al13结晶,又以BaCl2溶液超声置换不溶的硫酸K-Al13制备了高纯氯化K-Al13溶液,并首次直接对二者的铝形态分布和絮凝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铝形态分布研究表明,氯化K-Al13溶液和氯化M-Al13溶液Alb含量分别为97.35%和90.26%,Alb含量相当,表明K-Al13和M-Al13都属于Alb范畴。但M-Al13与Ferron试剂反应的速率(k(M-Al13)=0.1448/min)比K-Al13与Ferron试剂反应的速率(k(K-Al13)=0.03180/min)大很多。由此推断M-Al13属于Albl,K-Al13属于Alb2。絮凝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样pH为6.5、7.0和7.5条件下,M-Al13均表现出比K-Al13更好的去浊能力和更宽的有效絮凝投加范围。特别是在低投加量范围(10-4.75mol/L<[Al]<10-3.5mol/L),不仅在相同投加量时M-Al13比K-Al13的去浊力强得多,而且达到相同除浊率所需M-Al13的投加量也比K-Al13少得多。表明M-Al13是一种性能优于K-Al13的高效絮凝剂。同时与K-Al13不同的是M-Al13易于制备高纯固态产品从而赋予其方便储运的优点。本文首次合成了碘化铝十三单晶并解析了其结构。其聚阳离子结构和本课题组曾得到的M-Al13盐酸盐结晶的聚阳离子结构相似,是在7个铝氧八面体共棱连接形成的平板外缘上下交替共顶悬挂6个铝氧八面体而成,且外挂六个铝氧八面体平均向内翻转23.6°。虽然也形成翘着“前脚”和“尾巴”的“类龟式”结构,但其翻转角度相对于M-Al13盐酸盐(21°)变大。碘化聚十三铝结构的确定,进一步证明了“板挂式”结构Al13存在的普遍性,也为晶体学数据库增加了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