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院新生儿由于其疾病、生理及代谢特点,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短期的影响则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增加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远期的影响则可造成生长发育落后、神经发育迟缓、学习困难,并可增加成人期肥胖、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新生儿存在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与评估,及早进行营养干预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和降低新生儿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后期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社会家庭经济负担。在儿科领域,常用的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均没有可用于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的研究报道,且由于新生儿独特的生理特点,这些筛查工具并不适用于新生儿。目前与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直接相关的筛查工具较少且其有效性还有待证实,因此,构建简便有效的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开展对住院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建立能在临床上应用、简便、灵敏的住院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并检验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信效度;收集不同风险等级新生儿生后生长发育及其营养状况的资料,分析不同风险等级新生儿的营养情况特点及该工具营养风险等级分级的合理性。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核心小组讨论法对检索到的新生儿营养风险因素及营养风险筛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初步拟定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维度和各级指标的相关内容奠定理论基础。2.采用德尔菲法对15位新生儿医疗、护理和营养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立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维度和指标,并在其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10.3计算各维度和指标的权重系数。3.纳入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新生儿,于每日早晨称量一次体重,每周进行一次营养风险筛查和身长、头围的测量,收集记录相关数据资料。参照2015年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曲线判断发生生长紊乱的患儿,并以此为标准对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灵敏度、特异度、效度的验证分析;计算kappa系数确定评分者信度;通过不同风险等级患儿的各类情况特点比较,探讨该工具风险等级区分的合理性。结果1.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9,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和100%,第二轮维度和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43、0.486,在0.4~0.5之间,且p<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一致性检验,cr值均小于0.1,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个维度和指标的权重系数。根据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了分值。2.相关说明和评分细则的确定:最终确定的筛查工具包括量表、量表使用相关说明和评分细则,其中量表表头的内容为基本信息,量表主体有Ⅰ出生情况、Ⅱ体重变化、Ⅲ营养摄入方式、Ⅳ疾病诊断共4个维度,31个指标。总分计算方法为4个维度所得分值相加,量表分值区间为0~15分。营养风险判断标准:总分≥8分为高风险;4~8分为中风险;<4分为低风险。3.灵敏度、特异度和信效度检验结果:筛查工具的灵敏度为85.11%;特异度为91.07%;通过相关法检验其效标效度得到相关系数(r=0.530,p=0.000),以区分法检验效标效度得到结果(z=-9.73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内容效度的检验结果为,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Ⅰ~Ⅳ各个维度均与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2、0.321、0.735、0.560;评分者信度为0.89。4.不同风险等级的患儿一般情况、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和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入院身长、入院头围、白蛋白、总蛋白、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和出院头围的值均随营养风险等级的增加而降低,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支持率的值则随营养风险等级的增加而升高;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的比较中,除高胆红素血症、牛乳蛋白过敏和胃食管反流外,其余各类疾病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中专家合作程度好,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专家评分的波动程度较小,一致性较好,咨询结果的可信度强。2.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说明该工具能够较好的判断有高营养风险的患儿;信效度较好,说明该工具能够有效筛查出有营养风险的患儿,可以作为新生儿营养风险的初筛工具。3.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将筛查结果分成了高、中、低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经各类情况的比较分析,新生儿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风险分级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营养风险分级较为合理。营养风险等级的高低对患儿临床结局存有一定的预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