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碳汇是一种间接减排的有效途径,在碳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能够提升森林经营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可以达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实现我国林业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我国是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国家之一,碳减排是当前阶段的重要工作目标,2015年《巴黎协定》中再次强调了碳减排的重要性,并要求全球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共同为缓解气温上升而付出行动。北京市在我国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我国首批碳排放试点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碳排放交易试点开市以来,辖区内的减排效果已产生一定的成效,在发展林业碳汇方面也为其他省市起到了指引性作用。本文结合经济学相关概念,并借鉴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消费者选择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比分析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分别阐述了北京市碳试点的建立背景、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的现状、总结出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影响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的重要因素;其次,通过对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林业碳汇市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深圳、广州、湖北、重庆碳试点林业碳汇交易经验,从中总结出有利于北京市林业碳汇交易进行的经验启示。最后,提出制订林业碳汇交易法律法规、完善林业碳汇交易定价机制、吸取发达国家林业碳汇交易经验、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增加相关金融产品研发资金的投入、提升林业碳汇交易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林业碳汇在碳市场中的发展前景广阔,如果交易1吨林业碳汇,交易行为所产生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减少1吨CO2的排放量,背后还承担着增加农民收入,恢复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效,林业碳汇交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林业碳汇交易不只是一种经济行为,其间对生态环境的贡献、产生的社会效益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