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相关宿主因子的高通量筛选及血小板因子4抗病毒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r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感染人类的重要呼吸道病毒,主要感染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导致包括肺炎和支气管炎在内的严重呼吸道疾病,每年在全球造成3380万感染病例和6.6~25.4万死亡病例,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针对RSV的疫苗和治疗性抗体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尚无商品化的疫苗和高效的抗病毒干预手段。研究病毒宿主因子有助于发现新的抗病毒靶点,是当前领域内研究热点和重点。目前对RSV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影响宿主免疫防御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宿主因子在RSV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在基因组水平上对RSV复制相关宿主因子的全面认识。为了更全面阐释RSV复制相关宿主因子及其功能,本研究基于含有10001个人类基因cDNA表达文库的高通量筛选,分析影响RSV复制的宿主因子,发现59个宿主因子与RSV的复制相关,通过功能验证,对其中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最强的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开展了深入的抗病毒功能与机制研究。在RSV宿主限制因子筛选中,本研究将人cDNA表达文库与高通量细胞转染技术相结合,用液体工作站和高内涵显微成像设备,通过免疫荧光分析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在RSV感染细胞模型中实现外源基因的过表达和高通量筛选,分析与RSV复制相关的宿主因子。通过实验条件筛选,获得了自动化、高通量和信噪比良好(6.7±0.3)的优化研究体系,完成10001个人类基因cDNA的筛选。以RSV N蛋白荧光信号强度为指标,计算感染率并转换为z score,z score的绝对值反映样本的变异程度,其数值的正负反映变异的方向性。细胞数量z score≥-3的样本为有效数据。以感染率z score=±2作为阈值,z score>2的基因为对RSV复制有促进作用,z score<-2的为有抑制作用。筛选共获得355个与RSV病毒复制相关的目标基因,其中122个有正调控作用,233个有负调控作用。上述基因经二次验证筛选,确定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组装因子1同系物(COA1)、泛素样修饰物激活酶1(UBA1)等10个基因具有正向调控病毒复制的作用,γ-干扰素(IFNG)、血小板因子4(PF4)等49个基因具有负调控作用。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对上述筛选后的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确定其对RSVN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应的上调或下调作用。在筛选发现的RSV限制性宿主因子中,PF4具有较高的病毒感染抑制率。PF4是一种分泌型表达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造血功能、促进凝血与创伤愈合、免疫调节、抗血管新生等多种生理功能,在肿瘤、移植排斥反应和放化疗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治疗中,PF4在动物模型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仅有两个研究团队报道了 PF4可抑制流感病毒和HIV复制,对其抗病毒功能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为了阐释PF4抑制RSV病毒复制的功能机制,首先我们分析了临床RSV感染婴幼儿外周血PF4浓度,发现与无呼吸道感染人群对照比较,其血浆PF4浓度显著增高(p<0.001)。进一步我们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对其分析对RSV复制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在Hela细胞中转染表达PF4蛋白,发现RSVN蛋白随着PF4表达增加而降低,两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信号肽缺失的非分泌型PF4突变体对RSV复制无影响;进一步在HEp-2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PF4蛋白后再感染RSV,发现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且抑制率与PF4浓度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分泌型PF4蛋白具有抑制RSV复制的作用。为确定分泌型PF4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针对于吸附还是穿入阶段,我们在病毒吸附前、进入阶段和进入结束后分别给予PF4处理,发现只有在吸附前和进入阶段加入PF4蛋白才能下调细胞内RSVN基因表达水平,在病毒吸附前加入PF4的病毒复制抑制作用能够更强,提示PF4主要在RSV吸附阶段发挥作用。PF4可高亲和力结合多种糖胺聚糖,其中包括重要的RSV受体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μlphate,HS)。因此,我们推测PF4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细胞表面HS而阻断RSV对宿主细胞的吸附。通过将PF4蛋白与不同浓度的肝素混合后孵育HEp-2细胞,弃去混合物后再用RSV感染细胞,发现RSV感染率随肝素浓度上升而增加,表明PF4对RSV感染的阻断依赖于肝素与HS结合能力;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发现HS与PF4和RSV在细胞膜表面分别存在共定位,但PF4与RSV未见共定位,提示PF4结合HS后阻断了 RSV对HS的吸附,限制了病毒的进入。用肠道病毒71(HS为其受体之一)和非HS受体依赖的流感病毒WSN为模型的研究,发现PF4对EV71的复制也具有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PF4可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HS,阻断病毒吸附过程,发挥非特异性的抗病毒作用。在RSV小鼠感染模型中对PF4的抗病毒功能进行验证,发现感染RSV小鼠肺部和血浆PF4水平显著升高(p=0.005);经鼻给予PF4能显著降低小鼠肺部RSV载量,减轻肺部病理损伤,下调气道IL-6炎性因子的水平,表明PF4能通过抑制宿主体内病毒复制减轻RSV的病理损伤。上述结果表明内源性PF4在宿主抗RSV感染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功能获得性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了一批RSV感染相关宿主因子,为构建RSV-宿主相互作用网络、阐明RSV感染的调节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发现RSV感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抗病毒靶点提供了研究方向。对PF4抗病毒机制的研究也首次揭示了其在抗RSV感染中的作用,为深入研究PF4抗病毒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PF4的抗病毒靶点HS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广泛表达,是多种病毒的受体或辅助受体,提示PF4可能具有广谱抗病毒能力,其抗病毒谱和应用潜力还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我国民间审计职业自十年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恢复以来一直迅速地发展着,现已成为对健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正常秩序,维护商品经济生活中各方利益必不可少的社会
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SIVD局部CVR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背景:弓形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人和其他温血动物均可通过多种途径被感染。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粘附细胞膜,纳虫泡(PV)的形成等。中间宿主感染后,弓形虫可实
总所周知,物联网创始于1999年的美国,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新兴词汇浅显易懂,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及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驱动力。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正>维持身体健康一定得要仰赖医生吗?随着科技进步,医疗行为正从医院走出,转而进入互联网家庭,让现代人的就医习惯和医疗设备市场正面临巨大转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这些诗在先秦时代,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人们尊为《诗经》,其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