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都要面临的课题.从"大问题"到"大战略",再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再到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作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陕西也对农村城镇化问题给予了关注,把城镇化的发展作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慢慢的表现出,突出的表现为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研究,分析区域间农村城镇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寻找城镇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首先是与农村城镇化有关的基本理论,并对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形成及动力结构进行阐述;最后介绍了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关系;第二部分对陕西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第三部分则构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第四部分提出对策建议;最后一部分给出结论及后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认为,农村城镇化动力结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生产力水平、政策、区位环境等要素彼此影响,各地区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实际上体现了各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上的不均衡.因此,农村城镇化建设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通过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及资源优势,采取区别发展的策略来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