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3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及预后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并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就诊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结果。主要评价指标:是否保住眼球、是否复发感染、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共收集13名患者(13眼)资料,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2-75岁(平均46.8岁)。其中1例有隐形眼镜佩戴史,1例有家禽接触史,1例有污水接触史,2例有外伤史,其余病史无特殊。病例临床表现以环状浸润(8例)为主要表现,4例表现为弥漫性上皮下浸润。辅助检查中12例患者角膜共焦显微镜发现圆形双层包囊结构,2例病理切片阳性,1例培养阳性。仅1例患者经药物治疗达临床治愈,其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1例行自体结膜瓣移植术,2例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7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最终11例患者(85%)经治疗后保留眼球,复发感染共2例占总病例的15.3%,9例(69%)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其中6例最佳矫正视力≥0.05。病灶浸润深度≤1/2CT(Corneal Thickness,角膜厚度)的共7例病例,随访最终最佳矫正视力>0.05的共5例,占浸润深度≤1/2CT病例数的71.4%;浸润深度>1/2CT的共6例病例,随访最终最佳矫正视力≥0.05的仅1例,占浸润深度>1/2CT病例数的16.7%。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是取得较好预后的关键。当药物保守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浸润深度超过角膜厚度的1/3时,手术治疗可能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科学技术及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国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再加上生育率下降等其他原因,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为保险公司孕育了巨大的年金市场,但同时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难题:新一轮给付高峰期的到来和产品定价难度增大。投保人群死亡率的长期持续改善会导致系统性长寿风险,一方面,系统性长寿风险会使保险公司的年金负债增
我场于 1999年 12月至 2000年 11月在苏州市相城区水产养殖总场漕湖分场进行了大银鱼的池塘养殖及人繁技术研究。 19亩水面经一年养殖新增产量 350公斤,新增产值 17500元,得到
一、略谈记者的观察力记者要具备的基本功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观察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目睹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
随着海洋钻井平台数量的逐渐增多,海洋平台结构的疲劳问题日趋突出,统计资料表明60%的海洋平台结构失效是由疲劳引起的,其中90%的疲劳断裂发生在焊接位置,这是由于焊后存在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