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相亲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广大受众的电视屏幕上,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品牌,在华夏大地上名声大震,给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们带来了许多争论与话题,比如爱情观、金钱观、世界观,等等。参与节目的男女嘉宾语言锐利,表达非常直接,与中国传统的“温良恭俭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得相亲节目掀起了一阵阵热潮,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更是捧红了一大批“毒舌”嘉宾,吸引全民的眼球。与以往的相亲类节目相比,当下的这类节目不仅在舞台布置、嘉宾选择、游戏方式等方面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趣味、审美、娱乐等特性,在话语上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相亲节目分化为两大阵营:青年相亲节目和中老年相亲节目,不管是年轻的还是中老年受众,都是前者的传播目标,节目里的各种犀利语言不断刺激观众的耳朵,使得收视率节节攀升,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层出不穷,而中老年娱乐服务类节目市场占有率少,收视率也被远远甩在后头,笔者身边有些人甚至都没听说过有此类节目,其原因除了局限性的节目定位以外,在语言和形式上缺乏推陈出新也是导致受众有限和收视率较低的重要方面,而且我国现已迈入老龄结构社会,做好中老年相关综艺节目,优化精神上的服务,势在必行,于是笔者将目光落在中老年相亲节目上。在这些节目中,参与者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当时生活环境和职业的影响,一些观念在他们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在处处追求“娱乐”的社会,中老年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策略的运用技巧上远远滞后于晚辈,幽默细胞也少于晚辈,现场冲突感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在各种年轻人的相亲节目的包围下艰难地前行着。笔者运用话语分析理论从谈话人物、话题、话轮、话语策略等方面对中老年相亲节目《幸福来敲门》进行解读,并且将其与年轻人相亲节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差异,认为虽不可强行扭转中老年人思想观念,但利用“代际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类节目的生存环境。